瞰山城•人民日报区县行
三件“宝贝”背后的百亿“突围战”

在重庆市丰都县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安胜余的办公室里,3把砸坏断裂的铁锤躺在书柜顶层,下方放着十几张泛黄破旧的《综合地层柱状剖面图》,不远处的窗台上还有着一顶晒褪色的草帽。
东方希望玻璃纤维项目配套工程石灰项目正在建设中。受访者供图
这几件普通的物件,不仅承载着安胜余和他的团队一年地质勘探的艰辛与执着,更见证了丰都百亿级工业项目的落地。
2023年2月,春节刚过,安胜余像往常一样到东方希望水泥厂走访。技术总监邹继鸿把安胜余拉到一旁:“安书记,总部计划在重庆落地一个百亿级的玻璃纤维项目,可专家说丰都可能缺乏关键矿石,成本优势不明显,其他区县也在积极争取。”
这个消息让安胜余心头一紧——丰都太需要这样的“破局项目”了,全县还从未有过百亿级工业项目,这是改写历史的机会。“不就是找矿嘛,我们干。”
玻璃纤维的核心原料白泡石,并未列入国家矿种目录,既没有勘查规范,也没有工业指标,找矿无异于在迷雾中摸索。但丰都县认准了方向:“没有路,我们就自己踩出一条路来。”当地迅速组建起工作专班,发动20多个乡镇干部和群众展开“拉网式”排查。那段日子里,山间时常能看到一群拿着铁锤、背着图纸的身影,刀刃劈开荆棘,脚步丈量荒野。
“最初我们都是‘门外汉’,全靠一把铁锤敲开岩层找矿样,不到半年就敲坏了三把,《综合地层柱状剖面图》也被翻得卷了边。”项目科科长汪晓龙回忆说,“渐渐地,我们摸透了丰都的地质脉络,大家伙也都成了能随口说出各乡镇矿脉分布的‘土专家’。”
工作专班勘探矿石休息时用餐。受访者供图
12个月的跋涉,20多个乡镇的勘探,近7000份样品的分析,终于在包鸾镇和南天湖镇发现了白泡石的踪迹。当拿到检测报告时,所有人都红了眼眶。后续勘探证实,丰都的白泡石、高钙灰岩、白云石储量达2.9亿吨,足够支撑企业半个世纪的生产需求。
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更要打通“怎么用”的关卡。面对矿业审批的复杂流程,丰都县联动规划、环保、林业等部门,80天完成3处矿产“净矿出让”,创下全市最快纪录。邹继鸿感慨地说:“政府不是单纯招商,而是真真正正站在企业角度算效益账,这样的营商环境让人安心。”
这份“替企业算账”的心思,在另一个百亿级特铝新材料项目洽谈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当企业提出“每吨成本比沿海高50元”的顾虑时,丰都县立即组织团队研究能源政策,引用1512个公式推演15种工艺方案,最终创新提出“减煤增气”方案让每吨产品用热用电成本下降57元。
“真正的营商环境不是请客吃饭,而是把自己变成企业的一把‘算盘’。”丰都县相关负责人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我们算的不是政府的‘政绩账’,而是企业的‘生存账’。”
东方希望玻璃纤维项目效果图。受访者供图
如今的丰都,已不再是工业版图上的空白点:玻璃纤维项目落地生根,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即将开工,低空经济等新合作稳步推进。到2027年,玻璃纤维和特铝新材料两大百亿级项目预计将带来300亿元产值,45亿元税收,带动上万人就业。
三把铁锤,敲开的是三峡库区与现代工业的连接;一摞图纸,绘就的是传统农业县向工业强县的转型篇章;一顶草帽,承载的是基层干部扎根一线的初心。“当企业负责人竖起大拇指时,我们知道,打动投资者的从来不是华丽的承诺,而是沾满泥土的脚印和贴紧企业心跳的真诚。”丰都县相关负责人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