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教育>>动态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在“行进红岩的思政课”中淬炼青春底色

2025年04月25日19:25 |
小字号

4月24日,重庆大学新闻学院40名师生走进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革命纪念馆、渝中区红岩革命纪念馆,开展“行进红岩的思政课”,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进一步加强青年学生们思想引领,增强师生党性修养。

如何更好地传承红岩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让植根于伟大建党精神、最具辨识度重庆人文精神标识的红岩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的骨子里、血脉中,值得思考和探索。“参加此次‘大思政课’大部分同学是学院的入党积极分子,在不久前系列课堂教学中,我们已将红岩精神贯穿于培训全过程,还专门安排了红岩精神的系列内容作为选学科目,现场教学就是加深同学们理解认知和坚定信仰追求。”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专职组织员魏媛介绍道。

该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娜为学子们解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王艺霏摄

该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娜为学子们解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王艺霏摄

在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内,师生们重温入党誓词,观摩馆内丰富的文物、图片、文献资料,他们驻足凝视烈士们的遗物、手稿、那些曾经禁锢英雄们的阴暗牢房与锈迹斑斑的镣铐,仿佛一下子就被拉到那段虽身处黑暗却不断找寻光明的时空。

江竹筠万县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那句“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振聋发聩;许晓轩在狱中受尽折磨仍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监狱墙壁绣下的五星红旗是他坚定的信仰,“请转告党,我做到了党教导我的一切,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仍将这样”,这是他对热爱的党最后的告白……

同学们在救亡室作体验、听讲解。王艺霏摄

同学们在救亡室作体验、听讲解。王艺霏摄

“身处白公馆、渣滓洞,看到阴暗潮湿的牢房和刑讯室里令人毛骨悚然的刑具,我深受震动,倍感心痛。我了解到,‘11・27’大屠杀中,周均时、刘国志、齐亮等七名重庆大学师生也被捕入狱,即使受尽酷刑也拒不泄露组织秘密,最终英勇就义。红岩精神和英烈们的英勇事迹,将不断激励着新时代的重大学子们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勇于担当,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重庆大学新闻学院2022级博士生郭珂静感慨道。

在红岩革命纪念馆,师生们看着那里的一砖一瓦,想象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先辈在危机四伏的险恶环境中依旧从容不迫地进行坚强斗争,深刻感受到共产党人坚持奋斗的革命精神。

“如今,‘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重庆城市精神与红岩精神一脉相承。作为未来的新闻人,我定当发扬这些精神,既传递红岩精神中‘烈火真金’的信仰力量,亦在媒介变革浪潮中践行‘敢为人先’的重庆品格,让城市精神在时代叙事中生生不息。”重庆大学新闻学院2023级研究生王文谈到了自己对重庆城市精神与红岩精神的理解。

“作为一名学生党支部书记,我感受到自己在支部工作中任重道远。”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三支部党支部书记晋家祺说,“希望我们以这次活动为契机,以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红岩精神融合到支部文化和组织生活之中,把支部打造成更加进步、更具战斗力的坚强堡垒。”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一年级党员傅欣雨研学后,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的感悟:“在今天参观中,‘狱中八条’中‘防止领导成员腐化’的血字嘱托如惊雷贯耳。新时代党员当以史为鉴,既从‘一碗面条’中涵养俭朴初心,更以‘狱中八条’为镜鉴,真学严查必改,永葆‘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品格。”

“触摸斑驳的墙壁,我仿佛能听见先烈们的呐喊,这趟‘红岩之行’让我深知革命艰辛,顿悟今日幸福弥足珍贵,激发起前行的力量。”重庆大学新闻学院2022级本科生于倩倩如此感叹。

师生们在红岩革命纪念馆前留影。王艺霏摄

师生们在红岩革命纪念馆前留影。王艺霏摄

参访的同学们一致表示,深入了解红岩精神后,越来越理解红岩精神为何能深深扎根在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这座英雄城市见证着代代青年将家国使命扛在肩头,从烽火岁月到新时代建设前沿,红岩魂始终如嘉陵江水奔腾不息。如今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我们必将牢记使命,在民族复兴的长卷上续写新的篇章。

“组织开展‘行进红岩的思政课’,就是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低年级同学们能够深入把握红岩精神的科学内涵,悟透中国共产党精神宝库中独具风采的这颗璀璨明珠,加深对党的忠诚,对重庆的热爱。要积极发挥本学科与专业优势,挖掘和传播好红岩精神,让更多人们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奋进斗志。”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凌晓明表示,“这次‘大思政课’推进,也是在探索新时代如何将党建+思政融合来协同育人的实践载体,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不断增强实践育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红色基因的入脑入心。”

“一直以来,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通过持续开展“行走思政课”,致力于打造高质量的思政‘金课’。”凌晓明谈到,学院将不断深化“大思政课”系列改革建设,以党建为引领,以思政为主题,将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引导青年大学生铸就青春理想,勇挑中国式现代化重任,培养塑造更多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林果、柳雨晨)

(责编:荚天宇、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