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区县

云阳耀灵镇:青石古道上“走”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年04月26日12:32 |
小字号

当千年盐运古道邂逅世界级地质奇观,会碰撞出怎样的文旅火花近日,云阳县耀灵镇用一场“云阳见面·盐徒闪耀”的徒步之旅给出了答案。这场融合自然探险与文化寻踪的文旅盛宴,不仅为云阳世界地质公园授牌献上特别贺礼,更以“徒步+”的创新模式,解锁乡村振兴的“文化密码”。

千年盐道:活态博物馆里的时空对话

晨曦初露,七曜山脉云雾缭绕。300余名户外运动爱好者循着泛着幽光的青石板拾级而上,仿佛穿越回“川盐济楚”的繁华岁月。沿路俯仰皆是时光的印记:近乎垂直的“陡梯子”石阶镌刻着挑夫的汗渍,形态奇绝的“擂鼓石”回荡着远古的回响,“一碗水”的清泉仍在滋养往来的过客,“状元坟”的萋萋芳草讲述着动人的故事,斑驳的功德碑传颂着商旅的传说……

“我们要让每个脚印都成为文化触点。”活动负责人展示特制的“代盐券”——这个串联古今的创意信物,让参与者每到一个补给点便可收集一枚,最终兑换耀灵腊肉、羊肚菌、香菇等山珍。这种“文化+运动+美食”的立体体验,让沉睡的历史在徒步者的呼吸间鲜活起来。来自湖北利川的游客王先生感叹:“踏着先人足迹前行,仿佛听见历史在青石板上低语。”

农文旅融合:边贸小镇的破局之道

这条8公里的徒步线路堪称自然地理的微缩课堂。从海拔230米到1600米的垂直跨越,让参与者见证北纬30°的生态奇迹。70%的森林覆盖率织就天然氧吧,密林与岩壁上顽强生长的地衣苔藓相映成趣。穿行于喀斯特地貌构成的天然画廊,造型奇异的峰丛与盐道遗迹浑然一体,形成“一步一景,十步穿越千年”的独特体验。

生态与人文的双重馈赠,在椒园子露营基地达到高潮。林下音乐会流淌着悠扬的旋律,五湖四海的“徒步搭子”围炉夜话,箜洋芋的焦香混合着风萝卜炖腊猪脚的浓香,演绎着“舌尖上的耀灵”。来自县城的徒步爱好者李女士兴奋地说:“这里既有独特的地质奇观,又有千年文脉的余韵悠长,更有舌尖上的耀灵芬芳,堪称人间烟火与天地诗意的交响。”

徒步热潮带来的不仅是文旅体验的迭代,更直接激活了乡村的“经济细胞”。当游客沉醉于山水与人文的交融时,柏木村村民何农香在摊位前笑得合不拢嘴:“没想到这么多城里人来我们这些高山上,光腊肉就卖出去三十多斤!”土鸡蛋、蜂蜜、香椿等带着山野气息的农产品,随着游客的行囊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让古道边的田垄间,也洋溢着增收致富的喜悦。

乡村振兴:“金钥匙”打开共富之门

这场文旅盛宴背后,是耀灵镇改革求变、转型发展的突围之路。作为连接渝鄂的“南大门”,这个户籍人口只有万余人的边贸小镇,曾面临“守着金饭碗讨饭”的困境。“我们既坐拥世界地质公园的‘后花园’,又是巴盐入鄂的‘活化石’,还背靠国家5A级景区龙缸景区,不能再守着金饭碗过苦日子,必须让资源变资产!”该镇党委负责人的话语道出转型的决心。

作为古代盐运体系的重要节点,该镇深挖“云盐古道”的IP价值,将文化体验与运动康养深度融合,带动农家乐、农产品销售等关联产业发展,让沉睡的古道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此次徒步游的破圈,正是该镇“小切口撬动大产业”的战略实践。短期将完成步道景观提升,完善如厕、供水等配套设施;中期将串联清水旅游度假区,与毗邻乡镇、市县联动,打造“地质+盐运”主题环线;远期计划引入国际徒步赛事IP,力争成为全国户外运动目的地。

随着龙缸、岐山草原等景区联动效应显现,“龙环线”旅游格局日渐清晰。这条沉寂百年的古道,正以“徒步+”的创新姿态,为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李胤、黄宏根)

(责编:荚天宇、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