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率先!重庆医生胸外科机器人手术突破3000例

人民网重庆4月26日电 “机器人手术3000例不仅仅是一串数字,更是无数个日夜的坚守、创新与突破的见证。”昨日上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学术会议厅内,该院胸外科主任谭群友在讲述时难掩兴奋与自豪。
这里正在进行“谭群友教授机器人手术3000例纪念暨达芬奇机器人中国胸外科临床教学示范中心揭牌仪式”,重庆市卫生健康委、重庆高新区相关代表,全国胸外科领域多位专家,医患代表等百余人现场见证。
活动现场,谭群友分享他做机器人手术心路历程。曾英豪摄
手术机器人是医生“手”和“眼”的延伸
资料显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于2006年被引入我国,现已有上百家医院引进使用。据谭群友介绍,手术机器人是外科医生“手”和“眼”的延伸。其多个机械臂可实现540°旋转,轻松突破人手操作极限,在狭小的空间内亦能完成精准操作。机械臂还能过滤生理性手部震颤,实现对重要神经、血管的毫米级保护。同时,手术机器人的高清3D视野能将手术部位放大10-15倍,使医生清晰分辨神经与血管等重要结构,提高手术精准度。
谭群友还提到,以他擅长的肺部手术为例,与传统开放手术、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有着独特的优势,即患者损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还能最大程度保留健康的肺部组织,多数患者术后当天即可下床行走。
在机器人辅助下,谭群友为患者实施肺部手术。重医附属大学城医院供图
3000例手术为患者解决病痛
“2016年至今,谭群友教授已累计完成超3000例高难度胸外科机器人手术。在胸外科领域,是目前国内领先、机器人手术量最高的专家。”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研发生产商直观复星全国临床应用总监徐彬表示。
活动现场,谭群友动情讲述在手术机器人辅助下他与患者间的温暖故事。“2016年10月,那台左下肺叶切除手术是我的第一台机器人手术,术前沟通时,我很担心患者因不理解机器人手术而错过最佳手术方案。但没想到,我刚说完,患者就握紧我的手说‘谭医生,我信你’。”谭群友说,当时如果采用传统方案完全切除病灶,需要牺牲部分健康的肺部组织,但因为患者及家人的信任和支持,在机器人的辅助下,这台手术保住了患者更多的肺功能,也让他更坚定地踏上精进机器人手术技术之路。
“说实在的,医生最大的幸福感莫过于患者满意疗效、健康长寿,医生最大的满足感也莫过于患者的有口皆碑、生命相托。感谢患者极大信任,让我们外科医生在精密机械与柔软心灵的交界处,读懂医者的真谛。”谭群友说。
开发机器人手术标准化视频教程
截至目前,谭群友已成功完成近3200例肺结节、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等胸外科机器人手术。这意味着,通过机器人的辅助,他已为近3200位患者解决了病痛。他表示,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据悉,目前谭群友团队正开发标准化视频课程库,将3000多例手术影像进行脱敏处理后,标注关键解剖、并发症预警点,打造胸外科版机器人手术百科全书,将机器人手术从“创新技术”向“标准疗法”演进。
揭牌仪式活动现场。重医附属大学城医院供图
当天,“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中国胸外科临床手术教学示范中心”揭牌仪式同步举行。未来,谭群友团队将以此为契机,打造高水平的手术示范平台,把每一例手术的经验转化为标准化诊疗方案,开办继续教育学习班和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让更多的手术医生掌握这一先进技术,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感受到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胡虹、施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重庆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8%以上
- 人民网重庆4月25日电(陈琦、实习生刘晨曦)全市维持无脊灰状态已30余年,自1992年后再无白喉病例、近三年全市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始终维持在98%以上、全市建成数字化接种门诊900余家…… 预防接种是防控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4月25日是第39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打疫苗 防疾病 保健康”。…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