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蔬菜嫁接技术 “菜篮子”变农民增收“钱袋子”

近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名单发布,重庆市供销合作社系统2人获评全国劳动模范,重庆市南川区逢秋荣高粱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冯秋容为其中之一。
返乡创业十年来,冯秋容结合南川区大有镇水源村实际,因地制宜探索蔬菜嫁接技术,走出一条比传统蔬菜种植收益高出许多的农业发展“新路子”,成为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的领头人。
学好“新技术”返乡创业
在广东汕尾市果树研究所当工人期间,冯秋容勤奋肯干,学得了一手水果蔬菜嫁接的好技术。
2014年,冯秋容怀着对果树蔬菜种植的热爱,回到老家大有镇水源村,决定创业搞种植。
预先审核、注册执照、办理登记、联系材料、流转土地、土地开荒……经过前期准备,冯秋容成立了重庆市南川区逢秋荣高粱种植专业合作社。有技术、能吃苦,这是冯秋容的优势所在。但由于当年天气干旱,导致高粱减产,以及市场行情低迷,高粱销路不畅。不到一年,便亏光了积蓄。
第二年,为了降低风险,他“把鸡蛋放在几个篮子里”,按不同的季节分别种植了辣椒、白菜、花菜、茄子等不同品种的蔬菜。利用水源村的地势优势,种出的蔬菜天然就是高山反季节蔬菜,错峰上市,销路不愁,市场行情也好,当年就打了“翻身仗”,蔬菜种植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菜篮子”变农民增收“钱袋子”
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冯秋容掌握了精巧的蔬菜嫁接技术,种植了黄瓜、茄子、番茄等蔬菜,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如今发展大棚蔬菜基地200余亩,年产值150余万元。
南川区供销合作社也对冯秋容进行全方位的支持。帮助争取资金30万元,用于修建其蔬菜种植基地到乡镇主干道的产业道路,完善基地的灌溉系统、管理厂房以及耕地机等设施设备;免费提供全生物降解地膜、加厚地膜及大棚膜;调配现代化旋耕机为冯秋容的蔬菜大棚基地提供耕地服务,提升耕作效率70%,节省人力成本;针对新型农机设备,南川区供销合作社专门组织农机操作培训,指导冯秋容的合作社掌握无人驾驶旋耕机的使用技术,推动其基地向智慧农业转型。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只有大家富了才算富。”
冯秋容不仅推动自己的绿色大棚蔬菜产业化、规模化,他还不忘带动周边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只要是愿意种植蔬菜的村民,他无偿把种植技术传授给蔬菜种植户,热情帮助周边村民种植蔬菜,给予周边村民技术上的指导,积极调动了广大农户种植蔬菜的积极性。
目前,蔬菜基地累计吸纳25名村民务工,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此外,通过南川区供销合作社牵线,冯秋容与周边农户共建“合作社+基地+农户”产销联盟,统一采购农资,统一对接市场,带动区域蔬菜产业规模化发展,建立了固定销售渠道,年销售规模突破200万元。(张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