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沉浸 更鲜活 行进式
互动剧场成“演艺+旅游”盈利新模式

“加油、加油!我们再来一遍,一定要把控好情绪,做到身、心、情三合一。”4月28日夜,歌乐山麓,红岩红沉浸式剧场排练厅,30多位演员正在连夜排练情景式体验剧《黎明之前》。
“五一”假期来临,按照目前预售的门票来看,每天至少要演9场,加上散客现场购票,“估计从早到晚都要一直演”。说这话的是“江姐”扮演者秦珊。
该剧场运管部经理刘磊称,他们在重庆打造了首个红色黑匣子剧场,以沉浸式、行进式、互动性为特色,让红岩历史场景鲜活再现。数据显示,该剧场运营一年来,截至4月22日,共计演出3957场次,总收入达1300余万元。
近年来,“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已成为时尚潮流。全国各地的自然景区、人文景区等,纷纷推出了大量的大型实景旅游演艺,如“印象”系列、“又见”系列等。
但由于高投入、高成本、低票房等因素,“十演九亏”在业内普遍存在。“我们剧场经过一年多的运营,现已实现了盈利。”该剧场运管部经理刘磊称,重庆的城市风貌、8D魔幻的城市街景等,也为剧本娱乐提供了创作空间和灵感。该剧场的核心剧目,沉浸式《红岩红》《黎明之前》,如今已成重庆红色文旅的“活态名片”。
刘磊表示,目前剧本娱乐市场规模突破10亿元,年参与消费人数突破300万人次,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接下来,他们将引入具备红色文化IP开发能力的团队或企业,合作提质剧场,推出实景解密任务、角色扮演等互动体验项目;引入VR、AI、AR等数字技术企业,创新超感文旅体验,让红色人物更鲜活,让红岩文化更具沉浸感与生命力。
该剧场所属的重庆文化旅游集团负责人表示,红岩红沉浸式剧场将探索“内容定制+场景延伸”模式,把红色文化转化为可互动的剧情场景,构建“内容定制+科技赋能+场景延伸+IP衍生”的全产业链,助推重庆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重庆-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韩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