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教育>>动态

《教育家型教师培育论丛》系列专著获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特等奖

2025年04月30日15:38 |
小字号

4月30日,在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主办的第七届教师发展智库论坛启动仪式上,《教育家型教师培育论丛》10部专著获得特等奖。10部专著在原创性、理论性、学术性、实践性以及辨识度、能见度、享誉度方面展现了显著特点。

原创性与理论性

一是多元理论模型的构建。黄明超主编的《培育教育家型教师的理论模型与实践探索》提出“低中高五段四步式教师发展培育模型”,为教师成长设计7维20阶60步系统化路径,丰富了教师发展理论的层次性。田静的《新动能治校办学思想的探索与实践》将“动能学说”引入学校治理,提出时空、能量与校园生态的“新动能模型”,开创了教育治理的新视角。张跃国的《强力治校办学思想的探索与实践》借用物理学“强相互作用力”概念,构建学校治理的“化学反应”理论框架。

二是本土化教育理念的提炼。王兴强的《创力治校办学思想的探索与实践》基于42年教育经验,提炼出“创力治校”理论体系,融合尚美教育、体用文化等本土实践。罗昌明的《新成功教育办学思想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以“成功心态”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建立师生发展性评价体系,优化学校治理结构。

学术性与实践性

一是学术深度与学科融合。朱君涛的《三度信史中学历史教学主张的研究与实践》提出“目标达成度、情境适切度、学生参与度”三维教学标准,深化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张志勇的《中学实证历史教学主张的研究与实践》强调“论从史出”原则,结合重庆、中国与世界案例,形成实证教学路径。

10部专著对学科教师教育进行理论探讨,构建出理论框架。专家评价这些成果“抽象出了理论模型,总结了基本规律,学术性强”。

二是实践导向的解决方案。10部著作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学校管理等领域,如田静的《新动能治校办学思想的探索与实践》通过课程评价、科研管理等实践验证理论。张跃国提出的“强力治校”在实践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形成可复制的管理经验。

同时,这些著作能够结合自身的丰富教学和管理经验,进行深入探讨。如李协良主编的《“4+1”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机制建设探索》对北京海淀区、天津南开区、上海徐汇区、重庆沙坪坝区、成都武侯区“十四五”期间区域基础教育机制建设进行梳理、探讨与研究,为“十五五”区域教育规划提供丰富的借鉴参考。秦光杰主编的《数字化赋能初中数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踩准学科教学数字化的节奏,探讨一线数学教师在数字化教学方面的难题与运用数字化教学带来的工具便捷与迭代升级。

辨识度与能见度

一是鲜明的主题。10部专著都有独特的视角,如“七维教师场域模型”“新动能”“强力治校”“创力治校”“三度信史教学”等概念,形成鲜明的标识,具有差异化辨识度。丛书整合宏观(区域教育)与微观(学科教学)视角,覆盖教师发展全链条。

二是传播与影响力。丛书被多家权威媒体报道,覆盖教育管理者与一线教师群体,被评价为“对教师成长及教育家型教师培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成为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十年来的核心成果。

享誉度与业态认可

一是专家与机构评价。专家认为,丛书抽象出理论模型,总结基本规律,兼具学术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与北师大《“四有”好老师系列丛书》等同类成果形成互补,共同推动教育家型教师培育的理论与实践发展。

二是政策与实践结合。丛书内容呼应《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的“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目标,为区域教育政策提供参考。

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论丛通过原创理论构建、学科深度融合、实践验证与广泛传播,成为教育家型教师培育领域的标志性成果。(晏红霞)

(责编:荚天宇、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