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区县

铜梁少云村:“红色”引领助力乡村振兴

2025年05月08日20:28 |
小字号

起网、收虾、分拣装车……忙碌三四个小时后,一辆满载400余斤小龙虾的冷藏车从铜梁区少云村出发,将新鲜小龙虾送到市场和餐馆。

少云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新中国最美奋斗者邱少云烈士的故乡,也是红色旅游的热门景点。如今,人们来到少云村,既能接受红色教育,还能体验采摘黄桃、沃柑,以及垂钓小龙虾的乐趣,在农耕文化博物馆里了解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

近年来,以建强战斗堡垒、开发红色资源、壮大集体经济、提升治理水平、改善村容村貌“五项任务”为重点,以推动少云村全面振兴为目标,少云村正在努力成为党建工作先进村、红色教育品牌村、集体经济发达村、村级治理模范村、乡村振兴样板村。

村务村风更清朗

每个月初,少云村六组村民唐洪银都要买上两袋茶叶,放在少云村干坝子“铜心小院”里。“花不了多少钱,就是让大家商量事情、休闲娱乐的时候有口茶喝。”唐洪银说。

干坝子“铜心小院”所在地,其实就是唐洪银自家的两层楼小院。

为破解农村自治单元过大、服务管理难、村民自治欠缺引导等问题,铜梁区按照便于组织、便于服务的原则,以传统院落为中心,同时吸纳周边散居的农户参与,在全区各镇村全覆盖建成“铜心小院”。

去年,少云村准备在6组打造“铜心小院”,有36年党龄的唐洪银主动提出将其设在自家房屋中:“我近半时间在城里住,正好用空屋为村里做点事。”

为了方便群众使用,唐洪银还免费提供茶水、负担电费。“我是受到邱少云影响长大的。现在,我们家乡建设得这么好,我又是一名老党员,要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唐洪银说。

唐洪银的行为,正是少云村在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中,党员身份认同感不断增强的一个缩影。整合党员院落长、党员民兵队、党员讲解员、党员文艺队、党员志愿者等队伍,村里组成“少云党员先锋队”,常态化开展“三亮三比”行动,让党员模范带头成为一种行为习惯,村务村风更清朗。

乡村振兴见实效

为支持产业发展,少云村建立起党员“1+N”工作机制,支部成员和党员分人定片、包社联户,在农田整治、土地入股等方面带头响应,动员群众积极支持红色美丽村庄建设。

家住少云村7组的党员邱明秀,不仅带头将自家承包地流转到村集体发展产业,还积极为农户宣讲政策,带动其他群众积极参与。

在邱明秀等党员的带领下,村里引进国有平台公司龙裕公司合作成立强村公司,整体开发打造少云村全域产业。采取“国有平台+村集体+经营业主+农户+社会资本”模式,积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改造提升1939亩高标准农田,发展稻鱼综合种养殖1361亩、大豆高粱带状复合立体种植400亩。利用坡地发展蔬菜200亩、黄桃大豆套种400亩,年出栏1万头生猪养殖场1个,建成占地43亩光伏发电基地。同时,在光伏板下套种30余亩老虎姜(黄精),实现“电力+农产品”的双重盈利,打造“光伏+绿色农业”的发展新模式。

“全村2729人成了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每年可固定分红61.2万元。”少云村党支部书记邱德洪介绍,去年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超过120万元。

红色家园更和美

每到季末,少云村村民就会去村里的积分超市查看积分排名,并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近些年,村里制定了乡村治理积分细则,以村“两委”成员、“铜心小院”召集人和村民代表组成评分组,每月开展入户评分,已累计兑换物品价值近21万元。

此外,少云村还打造出“邱少云烈士纪念馆+邱少云故居”的红色教育模式,入党宣誓、主题党课团课队课、祭扫缅怀等活动场次逐渐多了起来,较建设试点前增加了74.5%。

整合利用农村闲置资产和农村院落,建成公共厕所、互助养老点等3处。在公路主干道增添旅游标识标牌。举办首届“红色乡村美丽少云”文化旅游节,常态化开展瞻仰邱少云故居、登长岭山体验红色文化、参观少云村光伏发电项目、红色文艺展演等活动,提升游客旅游体验,红色资源教育价值得到进一步挖掘和释放,让“少云故里”的红色名片更加响亮。(李慧敏)

(责编:陈易、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