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人社合作5年 两地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868万人

5月8日,部省市战略合作第二次联席会暨川渝人社合作第十一次联席会在重庆召开。会上发布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社协同蓝皮书》和川渝人社合作五周年十大标志性成果,签订了下一个川渝人社合作五年合作协议。
新闻发布会现场。重庆市人力社保局供图
川渝城镇新增就业五年累计868万人
四川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熊义堋介绍,5年来,川渝两地人社部门紧密协作,围绕就业、社保、人力资源、技能人才、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各方面,落地部省市战略合作协议任务92项,两地要素配置更加高质高效,人员流动更加方便顺畅,群众办事更加省时省力。川渝两地基本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226万人、1816万人和2340万人。
熊义堋介绍,五年来,川渝两地跨省市养老、失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累计13万人次,养老、工伤待遇领取资格无感认证、就地认证累计达80万人次。建成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5个国家级人力资源平台,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联盟。
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辛介绍,五年来,川渝两地人社部门深化“一体化”改革,民生福祉显著提升。建立首个高质量充分就业评价指标体系,联动举办四届双城经济圈就创活动周,推进各类群体就业创业、投资兴业“同城同待”,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就业率年均达90%以上,川渝城镇新增就业五年累计达868万人。
重庆已为川籍劳动者落实资金3.2亿元
谢辛介绍,重庆还在全国首创建立养老、失业保险关系转移资金“定期结算”机制,转移办理时限缩短2/3以上,单笔业务最快当天即可办结。打造首个覆盖川渝全域的跨省社银合作体系,20项社保高频服务事项在两地1028个银行网点智能柜台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成渝两地还共同打造双城经济圈专家服务团“金字”招牌,共同构建专家吸纳3条路线、专家选派3个步骤、专家服务3张清单的“333”工作体系,累计选派748名专家下沉66个区市县,开展技术服务6000余次,惠及基层干部群众超10万人。
此外,在推动就业质量提升促增收方面,近五年,重庆已为5.4万名川籍劳动者落实培训补贴等就业创业资金3.2亿元。
未来五年川渝人社部门将开展这些合作
川渝两地人社部门今后将有哪些重点举措,持续深入推进人社事业协同发展?熊义堋介绍,未来五年,川渝人社部门将持续优化项目共推、政策协同、协调共商机制,深入推进人社事业协同发展,推动实现区域人力资源高效配置、社会保障普惠共享、人才活力充分释放。
在深化人社领域改革协作方面,川渝人社部门将持续提升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劳动关系等领域政策协同性,并充分发挥重庆、成都两个中心城市的“双核”引领作用,以毗邻地区功能平台为载体,深化双城联动、双核共建,支持成渝双核和毗邻区域在人社政策互认、服务共享、平台共建、人才共育等方面先行先试。
在深化川渝人力资源开放合作方面,川渝人社部门将共同打造统一开放的高标准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深化人才共引共育共享机制,联合引进高层次专家人才,推动人才评价结果互认,加快川渝博士后人才发展联盟建设,深入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千名科研人员顶岗培养计划,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同时将共建毗邻地区人力资源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推进川渝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提质扩容;加强川渝技工教育交流合作,协同推进川渝特色重点专业建设,共育输送产业、市场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
在深化人社领域公共服务协同共享方面,川渝人社部门将聚焦就业、社保、劳动关系等领域,完善川渝人社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紧盯企业和群众所需,采取“群众点单+人社端菜”等方式,迭代升级川渝通办服务。同时,深化就业创业协同联动,联合实施就业扩容、就业帮扶、职业技能培训提升等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举办就业创业活动周、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大赛等,深化社会保险服务协同,进一步提升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效能,持续拓展“川渝社银合作”服务事项和合作银行;持续推进社保卡在政务服务、文化体验、旅游观光、就医购药等领域“川渝通用”,拓展更多跨省市、跨部门社保卡“一卡通”应用场景等。
会上,四川省广安市人力社保局和重庆市永川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还就探索跨省域合作以及推动毗邻地区各功能平台协同发展等多个方面,介绍了相关情况和未来发展计划。(刘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