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警灯闪烁护平安 脚步丈量暖民心

夜幕下的江津街头,闪烁的警灯与万家灯火交相辉映。身着藏蓝制服的巡防队员穿行在大街小巷,用坚实的脚步丈量着这座城市的平安。今年以来,江津区街面警情同比下降19.72%,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攀升。
机制创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防控
江津区公安局打破传统警务模式,建立"网格化布警、精准化巡防"新机制。通过科学划分8个巡区、24个网格,实现警力精准投放。"过去接警后再出警,往往错过最佳处置时机。"江津区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副支队长邓贤杰介绍,现在通过提前布防、动态巡防,实现了警务效能质的飞跃。
数据显示,新机制运行以来,累计出动巡逻警力超万次,日均巡逻时长和现场处置效率均明显提高。在鼎山巡区,每天清晨7点,巡逻组的岗前报告准时响起,全链条勤务机制确保防控无死角。
能力提升:打造专业化巡防队伍
在实战演练场,教官龙正洪正指导民警进行模拟警情处置。"我们建立了'岗前实训+复盘改进'的全链条培训机制。"龙正洪说。培训内容包括实弹射击、警械使用等20余项专业技能,每位民警都要通过严格考核。
同时,该局出台《巡防处队伍管理规范》,建立"智能监管闭环"体系。通过岗前三查、每日三结、视频巡查等制度,确保队伍始终保持最佳状态。一位民警表示:"严格的训练和管理,让我们处置警情时更有底气。"
协同作战:构建大巡防格局
"双福巡区巡逻组,享堂十字路口发生纠纷,请立即处置!"指挥中心的指令迅速得到响应。江津区创新建立"巡防处主街面、派出所主小区、交巡警主道路"的分工体系,实现多警种高效联动。
"现在遇到复杂警情,派出所10分钟内就能接手,我们可以立即返回巡逻岗位。"民警王皓说。该区还建立机关警力支援重点区域机制,形成"10分钟响应"接力网络,确保警情处置无缝衔接。
服务为民:平安建设更有温度
在油溪镇,民警快速处置一起酒后持械滋事事件;在某小区,巡逻队员仅用8分钟就扑灭一起火灾......这些案例展现了巡防工作的力度与温度。
"看到警灯闪烁,心里就特别踏实。"便利店老板张大姐的话道出群众心声。如今在江津,24小时不间断的巡逻守护,让商业街区秩序井然,背街小巷安宁祥和。江津区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平安建设,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程雅琦、胡桓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