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进大学实验室 体验“一日药学家”

5月25日,西南大学药学院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小小药学家·逐梦前行”科普活动。
200名身着实验服的小学生化身“小药学家”,在药学院实验室中操作显微镜、研钵、量筒等专业仪器,体验了12项趣味科学实验,探索药物制剂、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DNA提取等药学奥秘。
活动现场。秦廷富摄
现场,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开启了一场充满惊喜的“药学探秘之旅”。在“植物也疯狂动感实验室”中,孩子们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当细胞在盐水中逐渐收缩时,小朋友不断发出惊叹声。在“紫草油变形记”环节,孩子们将紫草油与凝胶结合,制作出能舒缓蚊虫叮咬的“红珍珠”。
活动现场。秦廷富摄
据悉,活动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设计了差异化的实验内容。低年级学生更注重感官体验,例如在“中药扇子DIY”展台,孩子们用彩笔在扇面上绘制蒲公英、薄荷等中药图案,边画边听志愿者讲解药材功效;高年级学生则接触了更具逻辑性的内容,如“饮料魔法科学解秘”实验中,他们通过分析配料表、调配果汁浓度,直观了解了食品添加剂的科学应用。
“我们希望孩子们在动手过程中建立健康意识。”活动负责人表示。在“DIY艾草薄荷膏”实验区,孩子们将艾草、薄荷与蜂蜡混合加热,亲手制成驱蚊止痒的薄荷膏。一位家长在活动后感慨:“孩子回家后主动说‘饮料不能多喝’,还教我们看配料表,这样的实践教育比课堂说教更有效。”
本次活动不仅展现了传统药学的魅力,还融入了前沿科技元素。在“水的秘密旅程”实验中,孩子们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观察了水体从地表到自来水厂的全流程净化;而“天平魔法屋”则将药材称量与趣味游戏结合,让孩子们在竞赛中掌握精准测量的技巧。
活动现场。秦廷富摄
“未来的科普将向智能化、沉浸式方向发展,我们正在建设药学科普实验库,融入化学、生物、物理等多学科知识,引导孩子形成‘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思维闭环。”西南大学药学院党委书记陈敏介绍,未来“小小药学家”将结合科技发展趋势,向智能化、沉浸式、多学科融合的方向发展。着重药学科普实验库建设,持续开发与时俱进的科普实验。在开展过程中,融入跨学科知识,结合化学、生物、物理等多领域内容,引导儿童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总结结论,形成科学研究闭环。(袁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