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健康

孩子暴躁易怒 当心“情绪病”找上门

2025年05月27日10:46 |
小字号

当前,青少年情绪障碍等心理健康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那么,什么是“情绪障碍”?青少年情绪障碍背后隐藏着哪些原因呢?本期健康视频节目特别邀请到重庆优眠医学中心青少年情绪中心主任陈红,和大家聊聊相关话题。

主持人:陈院长,您好!

陈红: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哪些情况可以被称为“情绪障碍”呢?

陈红:青少年情绪问题是指发生在青少年时期(通常在12-18岁)的以情绪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影响学习、社交和日常生活。

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伴随着生理变化、学业压力、社交关系等挑战,这个阶段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成年后的心理健康。这个时期心理发展特点:

1.自我认同的探索(我是谁,价值观、兴趣爱好、未来目标,尝试不同风格,质疑权威。若探索受阻,可能导致自卑或身份混乱);2.情绪波动性增强(大脑额叶功能发育未成熟,而情绪中枢杏仁核高度活跃---冲动敏感);

3.社交需求(从家庭转向同伴,极度重视朋友评价,问题讨好型人格、小团体排斥、网络社交依赖等);

4.认知能力提升:抽象思维发展,开始思考哲学、公平、人生等,矛盾点是思维偏理想化、对现实失望。

这个时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学业压力(考试焦虑、自我否定)、人际关系(社交恐惧、被孤立)、身体意象(过度关注外貌减肥、整容)、网络成瘾(无法控制电子产品使用、脱离现实社交)、性别认同(对性别角色感到困惑或焦虑)等。

主持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常见的情绪障碍类型分别是什么?

陈红:青少年常见的情绪障碍类型分为以下几类:

抑郁症:核心症状为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失、自我否定。

焦虑障碍:其中广泛性焦虑表现为过度担忧日常小事(社交、作业、未来);社交焦虑表现为害怕被评价、回避集体活动;惊恐发作则是心悸、窒息感、强烈的恐惧感。

双相情感障碍:情绪在抑郁期(低落无力)和躁狂期(兴奋、精力旺盛、睡眠少、冲动消费)间交替。

破坏性情绪失调障碍:这种情况是儿童青少年特有的,表现为频

繁严重的脾气爆发摔东西、吼叫等,与发育阶段不相符。

主持人: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进行有效地调节情绪呢?

陈红:可以尝试呼吸法、感官锚定和压力外化。

呼吸法:通过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的方式,循环5次,激活副交感神经;

感官锚定:随身携带薄荷糖、风油精等,焦虑时通过嗅觉刺激转移注意力;

压力外化:把烦恼写在纸上,揉成团扔进垃圾桶,象征性完成“情绪清空”。

主持人:在引导孩子处理情绪问题时,哪些误区需要家长特别注意?

陈红:家长容易陷入以下误区。一是‌过度关注孩子的情绪‌:当孩子遇到挫折或不开心时,有些家长会立即上前安慰,这种过度的关注反而会让孩子更加依赖外界的安慰,无法自己处理情绪。聪明的家长应该给孩子留出一些自我调节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消化情绪。‌

二是‌情绪不接纳,行为在让步‌:有些家长在孩子犯错时,虽然嘴上责怪,但实际上却替孩子收拾烂摊子,这样孩子会认为犯错没有后果,从而不重视自己的行为。家长应该在情绪上接纳孩子,但在行为上要严格规范,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行为边界。‌

三是‌总想及时制止孩子的情绪‌:没有倾听与共情,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哭闹,就立刻采取措施制止。这些方法虽然能暂时让孩子停止哭闹,但并没有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因此,家长在引导时要采取积极科学的方式,牢记“三要三不要”。要“陪伴”不要“监视”;要“正常化”不要“特殊化”;要“赋能”不要“比较”。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家长密切地关注孩子成长,在“沉默性崩溃”发生前,通过“最近睡得怎么样”等非攻击性对话打开减压阀。

主持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青少年建立情绪免疫力呢?

陈红:一是情绪调节的生理基础。保证睡眠(8—10小时),周末补觉不超过2小时,睡前一个小时停止用电子设备。

二是提升认知。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接纳不完美,摒弃“绝不能失误”的观念;拓展价值维度,通过运动、艺术等活动,让孩子体验“考场外的成就感”。

三是心理支持。首先需要建立好的支持系统:如家庭、朋友、老师、兴趣社群等。其次是与孩子沟通,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和情感。再者是进行情绪调节训练,提高调节能力。还有通过学会帮助孩子进行情绪表达,可以尝试绘画、音乐、舞蹈等。此外,还可以建立个人情绪急救包,了解并掌握快速改变情绪的方法,如听歌、朋友交流、精神心理专业求助等。

主持人:非常感谢陈院长的分享,让我们对青少年情绪障碍有了更多地了解。本期视频节目就到这,感谢你的关注,再见!

陈红:再见!

(责编:陈易、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