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教育

教育帮扶“五个一”谱写县中振兴“西附领雁行动”

2025年07月04日11:04 |
小字号

作为区域教育高地,县域普通高中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深入实施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计划”。

西南大学附中深刻理解县中振兴在推进教育改革浪潮和乡村振兴战略中所承担的重要使命,创新“U-U-S”协同帮扶机制,坚持“三共”帮扶理念,推动“输血”与“造血”并举,在更新教学理念、提升师资水平、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见真章、出实效,探索出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能推广的教育帮扶“西附领雁行动”,为西南地区县中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项使命:扛起教育帮扶“国家队”责任

“县中兴衰不仅关乎教育公平、教育现代化以及教育强国建设,更关乎我国乡村振兴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西南大学附中党委书记欧健表示,作为西南地区唯一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师大附中,西南大学附中始终将教育帮扶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帮扶足迹覆盖重庆、贵州、云南、西藏等西南地区多个省市。

2021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西南大学附中闻令而动,率先构建“U-U-S”协同帮扶机制(University+Union+School),凝练“三共”理念(共育学生、共培教师、共同发展),通过高校资源联动、区域联合协作、学校精准对接,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帮扶体系。

“我们深刻认识到,帮扶一所学校就是帮扶一个民族。”西南大学附中校长、党委副书记张勇介绍,在帮扶过程中,西南大学附中特别注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将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教学改革有机结合。例如,在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指导秀山高级中学开发《边城》整本书阅读课程;在贵州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将民族特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一条思路:“三个结合、四个推动、五个联合”

针对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西南大学附中个性化制定“一校一策”。对基础较好的重庆秀山高级中学,重点提升校园文化和科研能力;对软实力薄弱的贵州道真中学,着力强化教学管理和师资培训;对需要全面帮扶的云南鲁甸一中,实施“托管式”全方位支持。

欧健介绍,随着帮扶工作持续推进,学校总结出“三个结合、四个推动、五个联合”的帮扶思路,确保帮扶工作精准有效。

“三个结合”破解帮扶难题。层次上,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既帮助受援学校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又聚焦课堂教学、学生管理等具体问题。形式上,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通过“U云校”平台实现双师课堂、同步教研,打破时空限制。内容上,全面与特色相结合,在提升整体办学水平的同时,培育各校特色项目。

“四个推动”激发内生动力。一是以支教教师组团式推动,选派优秀教师和管理团队长期驻校,如55岁的政治教师李朝彬与英语教师聂朝菊夫妇赴贵州道真中学支教,将集体备课等先进教学方式引入当地。二是以课题研究跟进式推动,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秀山高级中学在帮扶下成功申报省级重大课题2项。三是以跟岗学习浸润式推动,近一年来已有100余名教师到西南大学附中跟岗学习。四是以一体化联合教研造血式推动,每月开展线上教研活动20余次。

此外,“五个联合”为学校联合、教师联合、学生联合、资源联合、工具联合,凝聚协同合力。

一次蜕变:从“输血”到“造血”

西南大学附中坚持“输血+造血”双轮驱动,不仅注重资源输入解决眼前问题,更强调培育受援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管理模式升级。通过派驻管理、教学、教研、学术专家等专业团队,完善制度体系,对受援学校进行“长期+定期”且全面深入的管理指导。在云南鲁甸一中,西南大学附中挂职副校长秦耕带领团队梳理学校架构,优化管理流程,使该校中高考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

师资水平跃升。针对县中教师教研能力薄弱的问题,西南大学附中通过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等方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2023年,秀山高级中学教师在市级教学竞赛中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7项;道真中学教师首次成功申报省级课题。

学生全面发展。在提升学业成绩的同时,西南大学附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指导各校开发特色课程,如秀山高级中学的“边城课程”、道真中学的“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等。2023年-2025年,西南大学附中教育帮扶工程取得亮眼成绩。以道真中学为例,三年里“造血式”发展模式成果显著,实现清北录取翻倍、本科上线率27个百分点双突破;教师能力显著增强,区级骨干教师指数级增长;学校管理体系全面优化,育人质量显著提升,成为引领县域高中振兴的标杆示范校。

一个平台:技术赋能“云帮扶”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的当下,西南大学附中不断尝试将新技术优势融入现有教育教学模式,通过“U云校”线上平台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至帮扶学校,为实现教育公平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该平台不仅支持直播授课,还能实现“双师课堂”互动教学。在云南昌宁一中,重庆教师通过“U云校”远程授课,昌宁教师现场辅助,真正做到两地两班实现同步课堂。

“我们创新性拓展了线上平台的应用场景,分享西南大学附中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U云校”执行校长龙万明介绍,西南大学附中在受帮扶学校建设了“U云校”接收端,教师平均每月听课、评课达20余节,还能充分参与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示范课、校外学科交流等活动。

截至目前,“U云校”已覆盖云南昌宁一中、贵州道真中学、四川广安中学等近50所帮扶学校,惠及学生近3000人。通过学生共测试、共评价,教师共备课、共分析,实现对教育薄弱地区的课堂诊断、教学调研,精准帮扶县域中学。

下一步,“U云校”还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做好走访调研,让线上教师与线下学生常见面、常交流,让两地教师常分享、常切磋。同时,做好资源分享,在丰富校本教辅、课后练习等方面持续开展工作。

一张蓝图:打造县中振兴的“西南范例”

谈及以教育帮扶带动县中振兴的时代重任,欧健表示,除了持续落实“U-U-S”协同帮扶机制,深化“三共”理念,用好“U云校”线上平台,西南大学附中还将打造教育高质量发展共同体,形成“1+3”方法体系。这里的“1”指基于书院制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3”则是成立学生共育中心、教师共培中心、课程共享中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欧健满怀信心地说,西南大学附中将心怀“国之大者”,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当好组织调度的“指挥部”、专家老师的“后勤部”、政策资源的“联络部”,推动教育帮扶工作走深走实,打造县中振兴的“西南范例”,为乡村振兴和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多“西附力量”。(晏红霞、袁杰)

(责编:荚天宇、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