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今年已吸引24.1万青年在渝“扎根”

今年以来,重庆人社部门打出政策组合拳、创新服务模式,全力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通过打造“大创慧谷”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品牌、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实施“留渝来渝行动”等一系列举措,构建起“政策、服务、平台”三位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数据统计,重庆今年已吸引24.1万青年在渝“扎根”。
在近日的“大创慧谷”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专场招聘会上,重庆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生李同学通过现场“AI智能匹配”,与招聘企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据介绍,“大创慧谷”是重庆市人力社保局打造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品牌,先后在万州、黔江、渝中等17个区县建成区县大学生就创中心,以“精准匹配、深度赋能”为核心,构建起“线上+线下”双轨服务体系。截至2025年6月,“大创慧谷”已开展智能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多场线上线下招聘会,吸引20余所高校4.4万余名求职者。同时,重庆市人力社保局还在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中心开展多场大学生就创培训,推动“培训链”与“就业链”深度融合。
政校地协同深化服务也是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举措。2025年上半年,重庆市人力社保局联合重庆市教委启动“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围绕政策宣传、招聘服务、就业指导、创业服务、职业培训、困难帮扶等六个方面,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一站式就业支持。活动建立起人社局长一对一帮扶机制。截至目前,重庆全市人力社保部门已在西南大学、重庆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211场,服务大学生15.1万余人次,形成了“政策、岗位、服务”三位一体的校园就业服务网络。此外,通过实施《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涪陵区、高新区等区县已举办留渝来渝就业创业对接服务集中活动16场,累计服务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超3万人次。
重庆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重庆持续加码青年人才集聚工程。数据统计,2025年全市已吸引24.1万青年人才留渝来渝,青年西部就业创业首选城市建设初见成效。这一成绩的取得,源于重庆构建的“政策—岗位—服务”的三维支撑体系。
具体而言,政策保障方面,打造了覆盖全周期的青年就业创业政策礼包,创新实施“双补一贷”组合政策,即企业吸纳补贴、灵活就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其中,高校毕业生创业最高可获8000元创业资金和50万元个人贷款支持;在岗位开发方面,实现量质齐升。2024年精准投放适配岗位90.8万个,2025年计划开发市场化岗位120万个,同比增长32%,同步释放政策性岗位2.6万个;在服务效能提升方面,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招聘网络。2025年,将举办各类招聘活动超6000场次。创新推出青年人才服务“三个一”工程。
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重庆将深入实施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重点围绕现代制造业集群和科技创新布局,通过“大创慧谷·职引未来”“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等专项活动,力争实现年度吸引40万青年留渝来渝人才目标,全力将重庆建设成为更具吸引力、承载力的青年就业创业新高地。(刘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