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准”到“智捷”:近视手术技术的进阶之路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观看人民网健康视频节目,我是文彦。当下,近视手术领域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升级,新的材料不断涌现,推动着手术向更安全、精准、高效的方向大步迈进。今天,我们邀请到普瑞眼科医院集团渝贵省区副总院长、重庆普瑞眼科医院业务院长彭艳丽,就近视手术的前沿动向,以及手术安全的重要性展开讨论。彭院长,你好!
彭艳丽: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目前,近视手术的前沿动向如何,请彭院长为我们介绍一下。
彭艳丽:近视手术领域的发展,体现在多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个性化定制成主流趋势。
随着对视觉质量要求的提升,个性化定制手术方案成为主流。医生不再仅依据近视度数、散光等常规指标制定方案,而是结合波前像差、角膜地形图等多维度数据,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例如个性化飞秒手术,能根据患者眼部独特的生理特征进行切削,精准解决个体视觉问题,减少术后眩光、光晕等不适,提高视觉清晰度与舒适度,满足不同患者对夜间视力、运动视力等特殊需求。
第二个方面是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开启智能手术时代。
AI在近视手术中的应用愈发深入。例如,微创全飞秒精准4.0-VISULYZE手术借助AI算法和大数据分析,将患者的验光结果、角膜形态、年龄、职业等多维度信息输入系统,智能化生成个性化的手术方案,使术后视力更接近“完美裸眼状态”。再如AI⁺千频优视2.0-Foresight手术基于AI智能算法,根据术前眼部数据,如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屈光状态和高阶像差等,在医生输入初步手术设计方案后,可预测术后角膜的形态,并生成角膜地形图直观呈现出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直观地了解手术预期效果。
第三方面是设备升级,手术效率与精准度双飞跃。
其中,全飞秒手术的升级是一大亮点。新微创全飞秒手术SMILE pro借助蔡司新一代机器人全飞秒VISUMAX 800设备,重新定义了屈光手术的效率与安全标准,开启了近视矫正的极速、智能新时代,引领着屈光手术领域迈向更高的台阶。
主持人:您提到的新全飞手术方式,相较于传统的近视手术有何区别呢?
彭艳丽:相较于传统的近视手术,区别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一、手术过程与体验
SMILE pro单眼激光扫描时间缩短至10秒以内,整体手术流程时间缩短36%。双机械臂360°协同操作,患者无需移动,配合八色光情绪安抚系统,手术体验更好。
二、设备与技术
新微创全飞秒手术SMILE pro采用蔡司新一代机器人全飞秒VISUMAX 800设备,扫描频率更高,能更均匀、细腻地完成透镜制作。配备智能中心导航定位(CentraLign)和眼球自旋补偿导航(OcuLign)系统,可实时追踪眼位动态,自动校准术中眼球旋转。
三、术后效果与安全性
新微创全飞秒手术SMILE pro智能导航系统使散光矫正更精准,术后高阶像差降低,实际矫正度数更接近目标矫正值,残余散光更低、轴向误差更少。负压环失吸风险同时降低,中心定位不偏离,角膜生物力学更稳定,抗击力更强。
四、适用范围
新微创全飞秒手术SMILE pro适合近视度数在1000度以下,散光度数在500度以下的患者。由于其更高的手术精度和稳定性,术后干眼等并发症相对较少,适合摄影师、电竞选手等对手术安全性和视觉质量有较高要求的人群。同时,由于其激光扫描时间在10秒以内,也适合对于手术敏感、容易紧张、怕术中配合不好的患者。
主持人:假期选择近视手术的人群有所增长,对此,你有哪些建议呢?
彭艳丽:假期近视手术人群增多,给有摘镜打算的人群一些建议:
术前准备
提前了解手术类型,无论选哪种手术,都要到正规眼科机构做全面检查,像屈光度、眼压、眼底、角膜地形图检查、角膜生物力学检查等项目必不可少,确认符合手术条件才行。如果平时戴隐形眼镜,普通软性隐形眼镜需停戴1周,硬性隐形眼镜(RGP)停戴3周,角膜塑形镜则要停戴3个月及以上。
术中配合
手术时保持放松,听从医生指令,比如注视指示灯等,避免眼球随意转动,以免影响手术精准度。若有不适先告知医生,不要擅自行动。
术后护理
术后严格遵医嘱用药,按时滴眼药水,不能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注意用眼卫生,短期内别揉眼,避免脏水入眼,防止感染。虽然随着新全飞等手术设备的升级,术后恢复越来越快,但初期也别长时间看电子屏幕,遵循“用眼1小时,休息片刻”原则 。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规律作息,促进恢复。按医生要求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恢复方案。
主持人:您怎么看待“安全是手术的前提,同时也是推动发展的动力”这句话呢?
彭艳丽: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医疗领域的核心逻辑,在近视手术的发展进程中得到了充分印证,以新微创全飞秒手术SMILE pro为例,便能清晰窥见安全与技术革新的紧密关联。
从手术本质来看,安全是一切医疗行为的基石,近视手术也不例外。若无法保障安全,即便手术在矫正视力上效果显著,也难以被患者接受与市场认可。回顾近视手术的发展,早期的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因术后角膜易出现瘢痕、稳定性差等安全隐患,逐渐被淘汰;传统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虽应用广泛,但制作角膜瓣存在瓣移位、感染等风险。
新微创全飞秒手术SMILE pro之所以成为当下新选择,正是因其术中速度快,更易配合,降低术中失吸风险,在安全性上的表现更突出。同时它也具备微创全飞秒家族的原有优点,如无需制作角膜瓣,最大限度保留了角膜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减少干眼、角膜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提供了更安全的手术选择。
同时,对安全的追求持续推动着近视手术技术的迭代升级。为了让手术更安全、更精准,研发人员不断探索新技术、新设备。新微创全飞秒手术SMILE pro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它依托蔡司新一代机器人全飞秒VISUMAX 800设备,搭载CentraLign智能中心导航定位与OcuLign眼球自旋补偿导航系统,实时动态补偿眼球旋转,精准捕捉中心定位,极大减少人为误差,降低偏心切削,全方位提升手术质量安全性;双机械臂360°协同操作,进一步增强了手术的稳定性与精准度。这些技术突破不仅是为了满足当下患者对安全手术的需求,更是在安全的基础上,推动近视手术朝着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发展,以应对未来不断变化的临床需求与患者期待。
主持人:您认为,未来近视手术发展的方向将往何处?
彭艳丽:我预测,未来近视手术可能会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 技术更安全精准:新型激光和飞秒技术不断涌现,能根据患者眼部结构和屈光状态定制方案,提升夜间视力和视觉敏感度。还会有更先进的激光设备,提高精准度,减少创伤、手术时间和恢复周期。
2. 个性化更突出:除考虑眼部生理特征,还会结合患者年龄、职业、生活习惯等选择术式和参数,如高度近视者适合ICL晶体植入术,追求微创恢复快的可选全飞秒激光手术。
3. 术后恢复更好:随着手术技术改进和患者选择更谨慎,视力恢复率有望进一步提高,手术会更注重患者舒适度,降低术中不适感。
4. 适用人群扩大:随着技术发展,一些高度近视、角膜较薄等特殊情况患者也可能适合激光手术。
5. 人工智能助力: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更精确的术前诊断、手术规划和术后效果预测。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彭院长的分享,同时也感谢大家的关注,再见!
彭艳丽:再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