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为媒启智思 以科为翼助成长

人民网重庆7月11日电 (记者胡虹)5日至12日,重庆师范大学“青春飞扬·科韵渝夏”三下乡科学课程送教团队以《科学伴我成长》系列丛书为纽带,走进荣昌区学院路小学、荣昌区人社局、万州区三峡初级中学、万州区三峡小学、巫溪县珠海实验小学,为青少年带来一场融合阅读与实践的科学启蒙之旅。
同学们实践操作。王婕摄
据了解,《科学伴我成长》系列丛书由重庆师范大学科学教育专家团队林长春教授等担任总主编,由重庆市青少年科学素质研究会、重庆市教育学会科创专委会组织专家开发,也是本次活动的核心载体。送教团队根据图书内容专门设计了《空气的力量》《风车如何巧发电》《探入地球内部的“眼睛”》等课程,让孩子们在书页间探索科学奥秘,在实践中涵养科学精神。
疑问点燃好奇,思考催生智慧。在《空气的力量》课堂上,志愿者以“乘飞机时为何会感到耳部不适?”这一问题引发思考。孩子们结合读本内容踊跃讨论,从气压变化到生理反应展开探索。这种“阅读启智+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有效培养科学思维的多维度与深层次能力。图文并茂的读本与生动的问题情境相融合,让科学知识不再停留在纸面。
课程坚持“做中学、学中思、思中践”理念,每个主题阅读后配套实践活动。《探入地球内部的“眼睛”》课程中,学生动手制作火山模型,模拟岩浆流动与喷发过程,将地球内部结构知识具象化;《风车如何巧发电》环节,孩子们拆解组装风车部件、连接电路,见证风力驱动发电机点亮小灯泡的瞬间。抽象理论转化为具象认知,能量转换的奥秘在实践中生根发芽。
学生做风车发电小实验。王婕摄
活动特别设置科学启迪环节,志愿者针对学生疑问解析原理,梳理知识脉络。在风车发电实验中,当小灯泡亮起时,孩子们不仅惊叹于科技的神奇,更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思考风力如何转化为电能。主动提问、积极交流成为常态,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探索,科学兴趣与创新能力悄然生长。
“孩子们在文字与实验的交响中,逐步养成科学思维习惯与严谨态度。”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系列课程不仅是对“科学教育加法”的生动诠释,更为科学普及播撒下创新的火种,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新动能。(胡虹、黄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国航暑运在渝执飞41条航线 京渝快线每天14班
- 人民网重庆7月11日电 (陈琦、刘敏)2025年暑运已迎来出游高峰,来自中国国航消息,2025年暑运期间,国航计划在重庆执飞41条航线,包括32条国内航线和9条国际及地区航线。 国内方面,国航将持续升级快线体系,优化航班时刻,其中国航重庆-北京快线每天14班,国航与深航携手打造的重庆-深圳城市快线增至每天9班,快线旅客满足适用条件可以享受随到随走服务,提供便捷出行体验;加密重庆至上海虹桥、呼和浩特、福州、杭州、银川等航线,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将安排宽体机执飞重庆-北京、重庆-上海虹桥、重庆-杭州等航线的部分班次。…
- 重庆20区县启动江河洪水、城市内涝三级应急响应
- 人民网重庆7月9日电 (刘政宁、姚於)7月9日,重庆市应急管理局发布消息: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已于7月7日20时针对北碚区、渝北区、潼南区、合川区、铜梁区、大足区、荣昌区、江津区、沙坪坝区、巴南区、永川区、璧山区、綦江区、南川区、长寿区、涪陵区、梁平区、开州区、武隆区、九龙坡区、垫江县、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22个区县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根据最新雨水情变化,经加密会商研判,按照《重庆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于7月9日7时起针对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重庆高新区、江津区、綦江区、南川区、璧山区、永川区、大足区、铜梁区、潼南区、合川区15个区县调整为江河洪水、城市内涝三级应急响应,新增渝中区、大渡口区、南岸区、江北区、万盛经开区5个区县为江河洪水、城市内涝三级应急响应,荣昌区、长寿区、涪陵区、梁平区、开州区、武隆区、垫江县7个区县保持防汛四级应急响应不变。…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