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研发投入到ESG收益 重理工学子“算”出企业“向善路径”

近日,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财智绘丰都”乡村振兴促进团拿着专业“放大镜”和“计算器”,深入三合科技企业孵化园、丰都麻辣鸡产业园、春安村采摘园,聚焦“民营资本负责任投资的引导机制与向善治理研究”课题开展调研。
这场兼具专业深度与实践价值的调研活动,不仅以专业素养为企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精准方案,更彰显了会计专业师生以专业所长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
促进团与民营企业负责人交谈。唐钰涵摄
调研团队精准切入,通过问卷调查与面对面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收集民营企业主、企业职工及政府工作人员的一手信息。在三合科技企业孵化园,学子们化身“企业诊断师”,熟练运用成本性态分析、投资回收期测算等专业工具,层层拆解企业研发投入逻辑,梳理“研发投入—效益评估—乡村辐射”关联模型,助力科技民企精准把控创新投入,释放带动乡村产业升级的潜力,引导民营企业实现负责任投资。
丰都麻辣鸡产业兼具特色经济与非遗传承双重属性,是团队解码“向善治理”的另一鲜活样本。在参观产业园的过程中,团队深入探讨非遗保护与市场化运营的平衡路径,尤其关注企业负责人在技艺传承、品牌打造与乡村振兴融合中的投资决策与责任践行。
促进团调研麻辣鸡产业发展状况。吴承霖摄
“如何让一碗麻辣鸡既香飘市场,又带富一方百姓?”促进团从成本核算、收益分配等专业角度,提出“非遗技艺传承成本分摊”“品牌溢价反哺乡村供应链”等具体思路,将“一碗麻辣鸡带富一方”的愿景转化为可量化、可执行的收益分配方案,用专业算力为“向善治理”铺设坚实的财务轨道。
在春安村采摘园,面对蓬勃发展的农旅产业,学子们的视角投向更可持续的未来。例如可以构建“ESG成本核算体系”,量化生物农药使用、水肥灌溉等绿色投入的长期生态效益与潜在成本节约,引导企业持续践行环保责任,降低乡村生态治理压力;建立“产业链延伸的成本收益模型”,测算李子加工品、干花椒等衍生产品的附加值,推动企业通过产能扩张与品牌建设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以财务数据驱动民营资本将经营目标与乡村振兴深度绑定。
促进团前往春安村采摘园。唐钰涵摄
调研期间,学子们还通过电话访谈梳理典型案例,用实证分析量化“向善治理”对企业声誉、团队凝聚力及区域经济的积极效应,形成“社会责任成本分摊表”等工具,让企业社会责任可追溯、可评估。
此次调研是会计专业知识从课堂走向田野的生动实践,为民营企业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团队成员表示,乡村振兴离不开市场力量的积极参与,而引导这股力量“向善而行”,则需要专业的“导航仪”与“助推器”。团队将系统梳理调研成果,形成专业分析报告,以会计人的专业智慧助力民营企业优化投资机制,让“向善治理”成为推动企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强大动力。(晏红霞、米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