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教育

重大师生打造社区心理关爱“数字+”新模式

2025年07月17日13:34 |
小字号

7月上旬,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数智渝行,云端护心”暑期社会实践团21名师生,带着探索数字化赋能基层治理与服务的前沿课题,深入重庆主城10个社区托管中心,为近300名托管儿童带来了一场融合科技温度与人文关怀的心理关爱行动。

实践团开展社区托管儿童数字化心理关爱行动。重庆大学供图

实践团开展社区托管儿童数字化心理关爱行动。重庆大学供图

研学筑基 解码“数智重庆”基层实践

此次活动积极响应共青团重庆市委“未成年人假期公益托管”民生实事,旨在探索数字化心理关爱下沉社区的新路径,为“数智重庆”建设贡献高校智慧。

行动伊始,在沙坪坝区社会工作部副部长、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宝的带领下,实践团赴沙坪坝区数字化城市运行治理中心及磁器口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开展深度研学。

通过沉浸式观摩与专业交流,师生们系统学习了“数字重庆”建设在区县、街道层级的创新应用与治理逻辑,深入理解了数字化技术如何重塑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为后续精准对接社区需求、设计有效干预方案奠定坚实的专业认知基础。

数字赋能 “云端护心”的生动实践

带着对“数智重庆”的深刻洞察,实践团成员化身“心理关爱使者”走进社区,将数字科普与心理健康教育巧妙融合,为社区儿童量身定制服务。

成员们生动讲解数字化技术如何便利生活,并重点引入重庆大学自主研发的AI辅导员“润欣”。孩子们充满好奇地与“润欣”对话,了解大学生活,感受科技魅力。同时,AI心理小助手“豆包”的应用成为亮点,它以趣味化、即时性的方式解答孩子们的情绪小困惑,显著提升了心理服务的可及性与吸引力。

结合不同社区特点,实践团精心设计多元化、沉浸式活动。在上浩社区,通过《头脑特工队》引导孩子学习情绪管理;在风临洲社区,借助AI生成的唐三彩舞蹈律动鼓励自我表达与释放;在正街社区,通过互动游戏学习倾听与包容;在团结路社区,围绕哪吒故事探讨成长与勇气;在大堰社区,用唱跳《我的情绪小怪兽》引导健康情绪表达;在留学生创业园,通过“击鼓传花”分享烦恼与对策。数字绘画“理想中的数智小帮手”环节,更让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跃然纸上,表达了对科技助力美好生活的期待。

数据驱动 构建儿童心理“数字画像”

实践团还同步开展了一对一深度访谈,并高效完成近300份心理健康问卷,系统收集与分析托管儿童的心理状态、潜在需求及对数字化关爱的接受度,为未来构建主城区“6-12岁托管儿童心理数字画像库”积累一手数据,为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实践成效显著,初步构建了“数智科普筑基+定制化心理课程+AI工具辅助+社区场景嵌入”的创新服务闭环。“润欣”和“豆包”的引入,为数字化心理服务资源有效下沉至社区末梢提供了可操作的工具范例。更重要的是,探索出一条高校智力资源、技术资源下沉社区服务特定群体(托管儿童)的有效路径,形成可复制推广的“高校—社区”协同治理与服务新模式,有效缓解基层专业心理关爱资源不足的困境,获得社区高度认可。

未来,该学院将基于此次实践成果深化跨学段合作,开发适配不同学龄段的数字化心理育人资源包,助力推进“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拓展服务内涵,持续探索数字技术赋能公共服务的多元模式与长效机制,尤其在智慧社区建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关爱等领域深化应用。(晏红霞)

(责编:荚天宇、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