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教育

重庆工程学院解锁古镇活化新场景

2025年07月18日21:22 |
小字号

近日,重庆工程学院数字艺术学院设计系元宇宙教研团队走进巴南区木洞古镇河街,开展了专项调研活动。此次调研以学校《关于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为指引,紧紧围绕“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战略,积极探索元宇宙技术在文化遗产保与乡村振兴中的创新应用路径,为古镇发展注入新活力。

产教融合:“四共协同”下的实践典范

团队调研。重庆工程学院供图

团队调研。重庆工程学院供图

作为学校产教融合“四共协同”工程的生动实践样板,数字艺术学院始终秉持“服务地方、凸显特色”的工作理念,积极响应时代需求。学院依托“2+1+1”分段培养模式,巧妙地将企业项目实践周融入日常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此次调研以党建引领为坚实纽带,创新采用“教师工作室+古镇实景”双场景育人模式。这一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推动教学从“被动适应产业”向“主动引领需求”华丽转型,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真实、多元的学习和实践平台。

技术融通:开启古镇三维数字化新篇章

团队调研。重庆工程学院供图

团队调研。重庆工程学院供图

在调研过程中,技术融合成为一大亮点。团队运用无人机航拍、三维激光扫描等先进技术,对木洞古镇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院落、老街巷道进行高精度3D建模,精心构建数字档案库。这一举措不仅为古镇的建筑保护提供了精确的数据支持,更为后续的研究和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针对濒危文物,团队结合文物照片和文献资料,进行 3D 数字化复原,并将其纳入数字档案库。这不仅让濒危文物得以“重生”,更便于开展传承创新研究,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同时,团队结合 VR 技术开发了“木洞巡检司”虚拟展厅,实现了线上文化遗产的展示传播。游客无需亲临现场,只需轻点鼠标,就能身临其境地感受木洞古镇的历史韵味和文化魅力。

成果转化: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

“木洞项目是元宇宙教研团队践行‘生产链融入教学过程’的典型案例。”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把此次调研成果转化为《文化遗产数字化复原设计模块》《元宇宙博物馆设计模块》等核心课程项目库,并引入教师工作室项目。通过这种方式,确保到 2026 年实现70%学生参与真实项目的目标,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

此次调研标志着学校在深化产教融合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学校将以此为契机,构建从课堂到生产线、从学习到创新的转换链路,打造“真场景”实践教学体系。以真实项目贯穿学期,让学生组队完成从需求分析到交付的全流程,实现“学习-实习-就业”一体化贯通培养,为社会输送更多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相信在元宇宙技术的助力下,木洞古镇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重庆工程学院数字艺术学院的产教融合之路也将越走越宽。(袁杰)

(责编:秦洁、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