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联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分钟转危为安

近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方大医院)、渝北区双龙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级联动、紧密协作,展开了一场教科书式的接力抢救,成功救治一名心肌梗死患者。
患者包先生(化名),男,60岁。于7月14日中午出现胸部闷痛不适,伴有肩背部放射痛,因症状持续不缓解,7月15日11:00在渝北区双龙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该院医生龙兴容接诊后高度重视,即刻完善心电图,提示:下壁导联异常Q波伴ST轻度抬高,查心损标志物明显升高,考虑急性心梗,立即予患者口服“心梗一包药”。
因社区医院不具备治疗条件,充分告知患方病情后,患方同意转诊至上级医院行PCI术,龙兴容立即电话联系重医大附三院(方大医院)医务部主任毕玉田告知病人情况。毕玉田立即联系心血管内科主任仝识非做好相关准备。仝识非立刻暂停择期手术,空置手术台,介入室医生苏海龙、曾晓娟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及抢救措施等待接诊患者;心内科住院总医师唐胜欣、ICU医师李静涵提前于急救部待命。
11:26,患者由120送达重医大附三院(方大医院)急诊,医生立即与家属沟通,经签字同意(11:35),将患者送入导管室(11:40)。11:45完成右侧桡动脉穿刺,11:50冠脉造影提示回旋支近段完全闭塞伴血栓影,12:05球囊顺利通过回旋支冠脉闭塞病变处并行球囊扩张,因患者发病时间较长,球囊扩张后造影可见回旋支内大量血栓影,予以反复血栓抽吸,随后植入支架一枚,顺利开通血管,患者生命转危为安。随后,被送入CCU(心血管重症监护室),密切监护。
术后,患者疼痛症状缓解,情况明显好转。
该患者从社区医院就诊,到转至三甲医院开通血管,用时65分钟。手术快速顺利进行,大大缩短了患者心肌缺血的时间,极大减少坏死的心肌,保留了心肌功能,患者转危为安,体现了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重医大附三院(方大医院)与周边多家社区医疗机构建立了长效协作机制,从医疗技术、继续教育、双向会诊转诊、人才培训、远程医疗等多方面进行技术指导;同时,畅通急重患者向上转诊快速通道,充分发挥出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价值,共同造福百姓。
心梗是如何发生的?
供应心脏血液的血管被堵死,心肌供血不足,缺血缺氧的心肌逐渐坏死,发生心梗!
心梗的高发时刻:过劳后、大量吸烟饮酒后、情绪激动后、便秘、服暴饮暴食后、寒冷刺激后等。
怀疑突发心梗应该做什么?
牢记两个120:出现急性胸痛即刻拨打120、心梗发生后的120分钟内尽快疏通血管。
1.安静等待急救
2.平静情绪,保持镇定
3.舒适体位,可平卧可坐姿
4.松开领口,保持呼吸顺畅(如有条件,可吸氧)。
心梗预警信号
典型症状:胸部有“闷痛感”。
胸骨后或心前区持续性疼痛,可向左肩部、左上臂放射。休息、服药难以缓解,通常持续半小时甚至数小时以上。常伴随有呼吸困难、心慌无力、出汗恶心呕吐等。
非典型症状:其他部位的疼痛莫忽视!
牙疼,突然性发作,无法具体到哪个牙疼;手麻脚麻,突然性发作,麻木范围广;肠道不适,如恶心、反酸、疼痛、饱胀等。
快速且精准识别心梗典型症状,尤为关键。诸如持续且剧烈的胸痛,可蔓延至左肩、左臂乃至背部;呼吸困难;突发冷汗;可能伴随恶心、呕吐、晕厥等症状。一旦察觉这些心梗预警信号,务必立即停止所有活动,保持镇定,拨打120并清晰告知自身症状及所处确切位置,耐心等候救援人员的到来。条件允许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及时吸氧。
急性心梗病程演进迅猛且凶险,对于患者而言,时间即生命,时间即心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乃是挽救心梗患者生命的核心所在,亦是改善患者长期生活品质与预后的根基。(何盈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他们在70℃高温的机坪上坚守 为航班护航
- 人民网重庆7月18日电 (陈琦、刘敏)暑运期间,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日均起降航班达到980架次。近日持续高温天气下,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机坪上,有一群人每天在酷热中坚守,守护着每一架航班的安全起降和旅客们的平安出行。…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