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区县>>动态

江津区构建大调解体系 让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

2025年07月18日20:02 | 来源:华龙网
小字号

清晨,在江津区夏坝镇“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中心,调解员詹庆波正耐心倾听两位邻居因装修噪音引发的纠纷。不到一小时,双方握手言和。“现在有矛盾不用跑远,在社区就能解决。”居民王大姐满意地说。这样的场景,正是江津区构建大调解体系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江津区委政法委统筹司法局等部门,创新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大调解体系,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从“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区各镇街、部门全量排查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6.98%。涉诉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同比提升26%,群众满意度达98.2%。

“四级网络”织密调解“防护网”

走进江津区大调解中心,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各镇街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数据。这个“智慧大脑”,统筹着全区36个分中心、18个行业调委会和331个基层调委会的工作。

“我们构建了‘网格—村社—镇街—区’四级调解网络,确保矛盾不上交。”江津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印发《多元调解“融网进楼”改革方案》,全区组建2276个“1+3+N”网格调解团队,整合网格员、楼栋长等力量,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在先锋镇的“讲理坝”,村民围坐调解的场景已成常态。这个由乡贤、律师组成的调解团队,今年已化解土地纠纷47起。而在城区,鼎山街道的联调中心则通过“拉家常”式调解,让90%的物业纠纷就地化解。

专业力量打造调解“特种兵”

全区在建筑领域纠纷、物业纠纷、劳动争议等重点行业领域,设立了18个行专调解委员会,实现横向到边,行业全覆盖。

“多亏了商事调解中心的专家,帮我们追回了80万货款。”某建材公司负责人感慨道。江津区通过建立142名专职调解员、3076名兼职调解员的人才库,并在物业、商事等领域培育45名专家调解员,让专业人办专业事。

在全市首个商会驻庭调解室——“福商调解室”里,商会调解员老周刚成功调解一起合同纠纷。“我们熟悉行业规则,调解起来更高效。”今年以来,这类行业调解组织已化解商事纠纷120件,涉及金额800余万元。

为提升调解专业化水平,江津区建立“云课堂+实战演练”培训体系,开展培训89期,评定“金牌调解员”30名。同时出台《专职调解员管理办法》,实行“优胜劣汰”机制,今年已淘汰不合格人员2名。

智慧赋能跑出调解“加速度”

在几江街道的“智慧调解室”,调解员正通过视频连线为异地务工人员调解劳资纠纷。这样的数字化调解室,江津已建成4个,通过“重庆调解在线”系统实现纠纷化解全流程线上办理。

“现在手机一点就能申请调解,还能查看进度。”市民张先生通过“重庆调解在线”app,三天内解决了消费纠纷。该系统能实现纠纷受理、调解、结案全流程线上办理,今年以来,已受理线上调解申请9114余件,平均办理时长缩短至3个工作日。

更值得一提的是“321”闭环机制:村社3次调解未果上报镇街,镇街2次调解未果转区级,最后1次由大调解中心攻坚。这套机制推动2024年涉诉纠纷调解成功率提升至24.81%,其中物业纠纷调解量增长40%。

多元协同绘就治理“同心圆”

在江津区行政争议化解中心,司法局、信访办等部门工作人员正联合调解一起征地补偿纠纷。这种"6+N"联席研判机制,今年已化解重大风险隐患26件。

2024年,面对武骏光能因行业困境拟裁员的重大风险,江津区启动多部门协同机制,组建由人社、公安、信访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通过“依法减员+分类安置+数字监测”的组合拳,最终实现员工平稳离职,全程未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负面舆情。这一案例成为全区大调解体系处置重大劳资纠纷的典范。

针对跨界纠纷,江津还与合江、习水等边界地区建立联合调解中心,设立24个边界调解室。去年成功化解川渝边界用水纠纷28起,相关做法获评“川渝法治共建典型案例”。

“调解不是终点,预防才是关键。”区司法局局长李杰介绍,通过“法治夜校”“调解开放日”等活动,全区已培养“法律明白人”1.2万名,矛盾纠纷总量同比下降15%。

站在新的起点,江津区正深化“调解+”机制,推动调解与信访、仲裁等深度衔接。正如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刁伟所说:“我们要让每一起矛盾纠纷都感受到法治的温度,让'枫桥经验'在江津焕发新的生机。”(通讯员 程雅琦)

(责编:秦洁、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