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教育>>动态

观鸟识稻制生态瓶 重师学子把生命科学课堂搬到乡村一线

2025年07月21日12:39 |
小字号

近日,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耕培启润”志愿服务团31名师生走进酉阳县花田乡何家岩村,开展以“科普启智润乡土 生态育人助振兴”为主题的生态科普系列活动,为乡村留守儿童带来一场趣味科学盛宴。

该团队由生物学科专业方向指导老师、党政教师及本硕博学生骨干组成。他们立足当地自然资源和农业特色,精心设计了户外观鸟、水稻科普、制作生态瓶、制作蝴蝶标本等环节,充分发挥生命科学专业优势,帮助乡村儿童理解自然、亲近自然,在寓教于乐中提升其科学素养与生态保护意识。

服务团成员讲解鸟类知识。重庆师范大学供图

服务团成员讲解鸟类知识。重庆师范大学供图

“下面这只小鸟有着长长的尾巴,披着蓝紫色的衣服,红色的嘴巴特别显眼,展翅飞翔时像一位优雅的舞者,它的名字叫做红嘴蓝鹊……”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学生靳雯婷以当地常见的麻雀、红嘴蓝鹊为切入点,生动讲解鸟类的外形特征、栖息环境及生态功能,着重阐释了鸟类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中的关键作用。

随后,志愿者们一对一带领孩子们走进户外,借助望远镜观察鸟类,并辅导他们完成“鸟类卡片涂色”任务。孩子们在趣味实践中学习鸟类的色彩适应性与伪装现象,直观感受生物多样性的神奇魅力。活动中,一个细节令人动容:一名父母在外务工的近视儿童渴望拥有望远镜观鸟,志愿者们了解情况后正自发筹款,计划为他配眼镜并购买望远镜。

服务团成员带领小朋友户外观鸟。重庆师范大学供图

服务团成员带领小朋友户外观鸟。重庆师范大学供图

在水稻科普讲解环节,团队成员陈志奕结合当地的贡米种植实际,特别讲述了袁隆平攻克杂交水稻技术的故事,并结合当前国家在粮食安全领域面临的许多挑战,如耕地资源减少、科技研发不足、餐饮浪费严重等,引导小朋友珍惜粮食,鼓励他们投身农业科技创新事业,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团队成员胡娇还以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为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生态瓶原理,并组织孩子们亲手制作。通过实践操作,孩子们对“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服务团成员引导小朋友亲手设计生态瓶布局。重庆师范大学供图

服务团成员引导小朋友亲手设计生态瓶布局。重庆师范大学供图

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艳坤勉励学生,发挥专业所长,以“三下乡”为契机,在基层服务中检验知识、增长见识、厚植情怀,成长为一名有理想、有能力的优秀生物学教师。(晏红霞、陈渝、陈雪松)

(责编:荚天宇、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