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教育>>动态

行进边关思政课:哈尼族青年返乡创业的“青春感动”

2025年07月28日13:48 |
小字号

清晨,云南省绿春县松东村的茶山笼罩在薄雾中,哈尼族青年白来山踩着露水走进了茶园,他的指尖轻抚过嫩绿的茶芽。15年前,他怀着“英雄梦”穿着军装走出这片大山;如今,他换上了沾满泥土的胶鞋,带着乡亲们在茶香中蹚出一条致富路。

连日来,重庆大学新闻学院“行进边关思政课”社会实践团走访了边陲的多个民族村寨,实地调研了帮扶车间、茶厂企业、民族群众,实践团不仅看到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边疆故事,也在边关最基层的实践中长才干,受教育。

边关茶山的“绿春飘香”

绿春县地处哀牢山南出支脉西端,为中山峡谷地貌,是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走出大山需要勇气,回到大山更需要魄力。白来山退役之后,还曾在深圳市应急管理局担任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四年,但家乡情感驱使及乡亲致富渴求让他决然选择了离开。他带着全部积蓄和50万元创业贷款,回到家乡开启了创业之路,创立沁灵茶业有限公司,打造“松东壹号”白茶品牌。

白来山依托就业援助政策,带领团队实施“党建+企业+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推动低效台地茶园向立体生态茶园转型,通过建立标准化生产车间、改良种植技术,带动146余户农户实现增收。茶园建设为当地脱贫户等重点群体创造了每亩年120-200人次的务工机会。近三年来实现区域茶产业产值增长30%,2024年发放农户鲜叶款超95万元,户均增收6785元。企业不仅提供家门口的就业岗位,还定期举办茶园管理、采茶技能、深加工技术等培训,累计培育“新农人”上百人次,让老茶山焕发新生机。

作为土生土长的哈尼姑娘,“玛玉姑娘”李健英大学期间就系统学习了茶树栽培与制作工艺,见识到了现代科技对于茶叶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2017年10月,她毅然踏上返乡创业之路,成立公司与合作社,构建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链条产业,立志要让绿春的特色资源“活”起来、“走”出去。如今,合作社已吸引了183户茶农加入,合作社年加工茶叶量达20吨高端茶,相较于传统制作方式,产量增长了60%。

实践团师生们跳起了哈尼乐作舞。贾茜摄

实践团师生们跳起了哈尼乐作舞。贾茜摄

定点帮扶的“众力托举”

沁灵茶业、“玛玉姑娘”都是重庆大学定点帮扶的代表,其发展与成长见证了重庆大学与绿春县从定点扶贫到定点帮扶的有效成果,充分挖掘、激活地方资源,突出绿春特色和重点,带动民族群众增收,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拓展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鲜活案例。

如协助沁灵茶业以“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初心,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兴旺、联农带农”的乡村振兴特色路径。2024年9月29日挂牌“重庆大学红茶发酵技术示范基地”,利用红茶发酵技术帮助沁灵茶业“松东壹号”红茶在2024年全国第一届“茶录传承”茶王大赛斗茶活动中荣获红茶金奖(第一名);针对厂房不规范、生产能力不足、没有品牌方向等问题,获得重庆大学退役军人创业帮扶资金,帮助改善生产设备、厂房整改、品牌设计,完成正规化厂房建设取得生产许可证、提高了日生产能力,2024年联农带农涉及4000亩茶园,直接受益86户500余人增收;重庆大学校友企业、重庆妙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捐赠功能营养液推动“松东1号”低效茶园提质增效项目,技术土壤改良、增加叶酸含量,提高产品品质,厚叶增绿抗病等。

李健英在谈起重庆大学帮扶时说,老师们为她提供了先进的制茶设备,彻底解决了传统铁锅炒茶时火候不均的难题,将茶叶含水率的控制精度提升至±0.5%,极大地提高了茶叶品质的稳定性;在茶叶制作工艺方面,帮助建立起标准化的清洁车间,让茶叶制作过程更加科学规范;品牌宣传上,专业的品牌策划团队深入挖掘哈尼族文化内涵,提炼出“玛玉姑娘”这一极具特色的文化IP;设计出的包装巧妙融合了竹编、土布等民族元素,同时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让家乡的茶叶在市场上更具辨识度和竞争力。

绿春县吴炯副县长介绍,仅对于沁灵茶业,从2024年5月至今,包括王树新校长、饶劲松副校长带队,重庆大学先后有23次团队来访帮助或进行实质性推动,现场推进学校科技赋能绿春茶产业提质增效、打通消费渠道助力产业发展等工作,研究进一步发挥学科优势,为绿春规上企业科技攻关提供支撑。不仅让沉睡的茶山焕发新生,更带动周边百余户农户增收致富,成为绿春县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

实践团师生体验采茶现场。李灿摄

实践团师生体验采茶现场。李灿摄

火热实践的“青春感动”

“行进边关思政课”社会实践团此次走访调研了沁灵茶业有限公司、绿春县戈奎乡虾芭时光生态农场、绿春云上迷客农旅有限公司等。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党支部支委黎一达深有感触地说:“在绿春县的崇山峻岭上,这堂生动的‘大思政课’引导我从基层感悟中国式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深意:只有扎根基层,才能触摸中国式现代化的脉搏。”

实践团成员、2023级硕士生罗荣说:“作为一个同样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在白来山大哥、“玛玉姑娘”李健英的身上,我看到了那份对故土的深情,那份永不言弃的坚韧,以及将个人理想融入乡村振兴的担当。这比走出大山更需要勇气,也更有意义。”

在没有任何的安排下,本次社会实践团的四名研究生同学洪小清、杨晓君、黄楚宸、宋昕怡在当天晚上自发地通宵制作了《理响青年》短视频,以“强国有我”的真切心声与实际行动,表达了对此次“行进边关的思政课”的“青春感动”;实践团队本硕博同学们主动开展了两场绿春助农直播活动,有来自网友询问真实感受时,主播同学们直呼“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边疆的民族青年代表以对家乡的执着热爱和带动乡邻的致富担当,不惧风雨,不负时代,义无反顾地返乡创业,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现实追求和深切愿景,做到了知行合一,最能打动实践团同学们的心,触动他们对未来价值追求的深入思考与选择。”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凌晓明认为,只有立足基层实践,散发时代气息,思政教育就会变得有触感、有温度、接地气,才能激发青春力量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到人生选择和现实行动中,从而达到塑造灵魂、塑造新人的目标。

实践团在沁灵茶业产业园现场。苏泓羽摄

实践团在沁灵茶业产业园现场。苏泓羽摄

数字营销专家、重大新闻学院马二伟教授通过此次实地调研、详细了解后,还分别对茶山生态旅游观光、茶叶深加工以及茶叶产品附加值提升等方面提供了详细咨询指导,为绿春县茶叶产品提档升级、茶叶全产业链发展规划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下一步,将在学校支持下,以项目制的方式,力争把绿春的茶叶品牌推广做实、做深,让帮扶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张源、洪小清、卢奕熹)

(责编:荚天宇、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