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少年说丨何芝沛:从容执笔入北大 致胜法宝是“心态”

七月骄阳,捷报频传。当一份份承载着梦想的录取通知书陆续抵达,一批批优秀的量子少年正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踏上新的人生征程。在重庆量子学校,既有独自勇攀学术高峰的身影,也有携手同行共创佳绩的伙伴,他们用实力与汗水,共同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青春之歌。
本期《量子少年说》,将走进虔诚耕耘淡定收获的何芝沛,她以“裸分”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当问到,有没有学习的致胜法宝,她淡定回答:“是从容的心态”。
心中有蓝图
“每个阶段要给自己设定一个清晰的目标”
“每个阶段要给自己设定一个清晰的目标,我有一个很厚的本子,每个阶段完成了会对目标进行一个勾画。”何芝沛说。
谈到在量子六年的成长,无论是何芝沛自己,还是教过她的老师,都会提到一个词——“清晰”。
她的自我认知清晰,当同学们对高中“文理分科”尚且模糊时,刚上初二的何芝沛就已锚定了一个清晰的坐标——高中要选择文科。她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专注文科更能激发自己的批判性思考,而且持续的正向反馈会形成成长飞轮。”高中分科,何芝沛坚定地选择了文科。
她的学习策略清晰,何芝沛认为把学习效率拉满,认真学习的时候,一个小时的学习效率能抵得上人家的一个半小时。
当问到进入北大之后,对自己的专业和未来职业规划有什么想法的时候,何芝沛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自信。
她坦言,其实最开始的目标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专业,没想到考入了北大。
“对北大这种顶级学府没有向往,那是不可能的,毕竟这是绝大多数高考生的梦想。”何芝沛说,但是法学一直是我的向往,我早已规划好,将通过攻读双学位的方式,让两门学科的智慧相互滋养,在交叉领域开拓属于自己的认知疆域。
从量子到北大,何芝沛做到了“心中有蓝图,脚下有力量”。
张弛有度
“该学时学,该休息时就休息”
目标清晰走得坚定,张弛有度才能走得长远。
何芝沛在谈到如何保持学习的激情时,她回答:“松弛有度,不能把自己箍得太死,这样容易到后期就像弹簧一样压得太紧,反而没有韧性。所以该学的时候全神贯注学习,该玩的时候不要带着内疚感去玩。”
在何芝沛看来,睡眠尤其重要,她从不会让学习侵占休息的时间,始终坚持“该学时学,该休息时就休息”。
她说:“睡眠犹如‘充电’,一定要休息好,有充足的睡眠才能保障学习的百分百投入。”即使是在学业繁重的高三,她一定会在11点半之前入睡。
高中部副校长、历史老师单迎华评价她,这份松弛感源于她对学习节奏的精准把控、对自我状态的清晰认知。懂得在该专注时全情投入,也明白在该休憩时及时调整——就像她坚持11点半入睡的作息,不因一时的焦虑打乱节奏;也像她会在紧张的复习间隙,和同学一起聊天、看社团路演,让紧绷的神经得以舒展。
何芝沛能够如此松弛的原因,也离不开量子小班式教学给她提供的底气。
她坦言,“小班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更多关注。当我有不会的题的时候,老师们都能热心帮我解答,及时提供个性化辅导。在量子学校六年,我从没在校外补过课,紧跟学校的节奏,抓好日常学习就够了。”
不计较得失
“每一份付出都会有回报”
清晰的目标规划,张弛有度的节奏,让何芝沛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和的心态,这也是她能够考上北大的致胜法宝。
在学习上,何芝沛是不计回报的付出。
她提到:“在高考取得好成绩,我觉得很重要的就是你要不计回报的在一门科目上付出,直到它出相应的正回报。”
在通往北大的道路上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高三上期,地理成了何芝沛最棘手的“拦路虎”。“自然地理基础薄弱,知识迁移能力不行。”何芝沛觉得自己处在人生的低谷,但是她告诉自己:“高考还没到,现在发现问题反而是幸运”。
这种“成长型思维”让何芝沛始终紧盯问题本身,而非情绪内耗。
很快,她调整了心态,通过找老师进行针对性个辅、讲解错题再强化练习的方法,她的地理成绩有了显著提升。
“把每次考试当成‘体检’,查出问题就治,别纠结分数,相信每一份付出都会有回报的。”何芝沛说。
清晰的目标感、松弛的节奏感、豁达的平常心,共同铸就了何芝沛通往北大的阶梯,心态不仅帮助她赢得高考,更成为她未来继续前行的底气,通往更广阔的天空。(潘珍净 视频:付军 视频实习生:林心雨、金秋橦、丁李俊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