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中介套路深!这些案例为你敲响警钟

近期,重庆金融监管局曝光多起金融领域非法中介典型案例,从冒充保险人员骗退保,到虚构投保骗佣金,再到伪造证明逃避债务,非法中介花招频出,旨在帮助社会公众增强风险意识和提升防范能力。
案例一
重庆某保险公司发现有不法分子冒充该司工作人员上门面见客户,利用偏远地区客户对保险知识的匮乏,骗取客户资金。以张某、白某为首的犯罪团伙熟悉保险公司电销及客户退保流程,以非法方式获取保险公司电销客户信息,设计诈骗话术及手法,打着“代理退保”旗号,冒充该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上门怂恿消费者退保,诱导消费者使用手机下载安装该保险公司某APP,欺骗消费者该APP上的可贷款金额为退保金额,并声称可帮助消费者多获取退保金,让消费者支付多退金额的50%作为服务费。
经公安机关查明,张某、白某等十人(曾从事保险销售工作)利用非法购买的保险公司客户信息,先后在黑龙江、新疆、陕西、重庆等地单独或伙同实施代理退保诈骗,涉案金额共计29万余元。张某、白某等十人因诈骗罪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至三年三个月(或缓刑),并处罚金二千元至一万五千元不等,退缴违法所得、退赔被害人1500余元至79000元不等,判令其中犯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罪的4人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对其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公开赔礼道歉。
案例二
重庆某保险公司原业务经理唐某及其团队成员(以下简称犯罪团伙)利用寿险产品首期佣金及津补贴较高的特点,自筹资金,虚构投保人,以赠送保险或好处费为噱头,为不具有真实投保意愿的人员购买保险,骗取佣金及各项奖励,首期投保“套利成功”后便不再续保,并以“客户”名义进行投诉,迫使保险公司退保。
经公安机关查明,该犯罪团伙通过上述方式违规签发保单823笔,垫付首期保费224.65万元,骗取佣金、奖励284.31万元,非法获利59.66万元。唐某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6个月,9名从犯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到1年3个月不等,1名从犯被单处罚金。
案例三
重庆某消费金融公司发现大量不正当反催收“黑灰产”以消费者名义向该司提供虚假贫困证明、医疗证明或向该司及监管部门进行反复投诉,以达到减免本息、延期还款等目的。该消费金融公司收集相关证据材料后,以嫌疑人涉嫌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及伪造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向公安机关报案。
公安机关受理立案后,成功捣毁6个不正当反催收“黑灰产”窝点,现场起获大量伪造文书、印章、作案手机、电脑,抓捕嫌疑人83名。截至2025年5月末,经法院审理,以伪造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印章罪依法判决14人,刑期为1年到1年半不等。
案例四
重庆某消费金融公司收到客户卞某投诉,其声称因经济困难希望减免贷款费用,并提供一份盖有某社区居民委员会公章的困难证明材料。
该消费金融公司通过线上沟通、实地核查等方式发现材料虚假并收集到相关证据,以卞某涉嫌伪造人民团体公文印章罪向公安机关报案。经公安机关侦查,卞某对为达到逃避债务目的,配合制作、使用伪造的证明文件一事供认不讳。公安机关对卞某处行政拘留三日的行政处罚。
案例五
重庆某消费金融公司收到客户胡某投诉,其声称受疫情影响出现经济困难,希望协商分期还款,并提供一份盖有某地村民委员会印章的困难证明材料。
该消费金融公司通过线上沟通、实地核查等方式发现材料虚假并收集到相关证据,以胡某涉嫌买卖、使用伪造的证明文件罪向公安机关报案。经公安机关侦查,胡某对为达到逃避债务目的,配合制作、使用伪造的证明文件一事供认不讳。公安机关对胡某处行政拘留三日的行政处罚。
案例六
重庆某消费金融公司收到客户谭某的投诉,其称因经济困难希望协商还款并要求停止催收,同时提供盖有某地村委会公章的困难证明材料。
该消费金融公司通过线上沟通、实地核查等方式发现材料虚假并收集到相关证据,以谭某涉嫌伪造证明文件罪向公安机关报案。经公安机关侦查,谭某对使用虚假证明试图达到减免债务、停止催收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公安机关对谭某处行政拘留五天,并处罚款五百元的行政处罚。
案例七
重庆某消费金融公司接收到监管部门转送的该司客户惠某反映的投诉,其称受疫情影响出现经济困难,要求停止催收,并提供某地村民委员会出具的困难证明。
该消费金融公司通过行文判断、实地核查等方式发现材料虚假并收集到相关证据,以涉嫌伪造其他组织证明文件为由向公安机关报案。经公安机关侦查,惠某对使用虚假证明以达到停止催收目的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公安机关对惠某处行政拘留七日的行政处罚。(重庆金融监管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