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理工大学“2+X”实践行走城乡

7月下旬,重庆理工大学“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收官。校团委紧扣“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实践育人目标,创新构建“兵工精神铸魂+学科专业赋能+自选动作增效”的“2+X”活动矩阵,组建46支实践团队,引领1800余名青年学生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书写青春答卷。
兵工精神铸魂 踏出青春“寻根路”
该校组建“人民兵工精神”寻访团,开展追溯兵工记忆、感悟兵工精神、宣讲兵工故事等实践活动。
“人民兵工精神”寻访团合影。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寻访团在聂荣臻元帅陈列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沉浸式体验“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内涵;通过组织专题报告会、面对面访谈等,采集退役老兵、“三线”兵工厂员工、知名校友等口述资料;实地走访长安汽车、西南技术工程研究所、重庆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等企业,推动“工以建国,技以利工”的红色基因与“科技报国,青年力行”的时代精神在生动实践中深度融合。
星火退伍军人团支部与江津区委政法委、团区委联合打造“红色思政课堂”,在丹凤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军事夏令营”,引导青年学子用实际行动做好兵工精神的诠释者、践行者。
学科专业赋能 走好青春“力行路”
各实践团立足学科专业优势,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地方民生关切深度结合,用青春智慧和汗水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价值追求。
理工科团队将无人驾驶、飞行汽车的科普课堂搬到九龙坡区田间地头;用自主研发的光纤光谱技术为江记酒庄装上“防污慧眼”,解决酿酒环节微生物污染防控难题;提出开发江津花椒健康新产品的可行性建议;在垫江县搭建“化学田野驿站”,以“摆摊式”为当地村民送去趣味化学知识。
人文社科团队运用成本性态分析等专业工具为民营企业优化投资机制提供智力支持;以快板、短视频等形式在涪陵区、荣昌区开展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宣传,实现金融知识“乡村能用、村民能懂”;联动江津区人民法院,以“模拟法庭”的形式助力法治乡村建设。
“模拟法庭”活动现场。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自选动作增效 迈向青春“振兴路”
各实践团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的时代命题和乡村振兴的关键难题,开展多样主题活动,实现“精准对接有章有法,服务地方有为有位,实践成果有质有量”。
实践团成员化身富硒大米、华溪脆桃等农产品“云端推销员”,用直播擦亮区域名片,破解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难题;在丰都县通过墙绘的形式,美化乡村人居环境的同时,将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弘扬融入当地群众生活日常;在奉节县通过“听故事+学技艺+做推广”的形式,为剪纸、竹编凉席、脸谱瓢画、艾草锤等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动能。
团队前往北碚区、两江新区,开设党史宣讲、美育、心理辅导等暑期托管课堂,让青春在“知识传递+情感陪伴”中闪光;在渝北区、开州区等地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访农户,增进对“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巴渝和美乡村建设的直观认识;在巴南区举办文艺汇演,实现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面对突如其来的强降雨,多个实践团第一时间主动请缨投入清淤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实践团投入清淤工作。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重庆理工大学团委将持续深化打造“2+X”实践育人活动矩阵,推动“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实践熔炉中“主动锤炼”,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征程中绽放绚丽之花。(晏红霞、赵晓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