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渝西地区优化金融营商环境培训会举行

会议现场。市委金融办供图
近日,由重庆市委金融办主办的渝西地区优化金融营商环境培训会在永川区举办。此次系重庆首次分地区开展“点菜式”获取金融服务精准培训,以“线上+线下”授课方式,联动江津、合川等渝西地区八个区,为打造区域最优金融营商环境、增强企业融资能力注入强劲动能。
调研先行锚定精准选题
培训前,重庆市委金融办工作组深入调研,聚焦金融营商环境堵点,面对面听取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对优化金融营商环境的意见。
基于调研结果,将“金融政策”“征信服务”“数智金融”“政府性融资担保”等列为培训重点,确保培训内容紧贴优化金融营商环境需求,避免“大水漫灌”式讲解,实现“靶向培训”。
培训会邀请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金融机构专家团队,构建起“政策—工具—渠道—服务”的全链条解读体系,实现“企业关切”与“专家答疑”的精准呼应。
征信筑牢金融信用基石
“征信不是简单的信用记录,而是金融交易的基础设施,其核心在于真实、及时、全面地捕捉信用行为。”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征信管理处处长李理的专题讲解为培训会奠定了专业基调。李理认为央行征信具有三大原则:一是真实性,任何机构不得篡改或虚构信息;二是及时性,数据报送要及时;三是全面性,征信数据“应报尽报”。
在现场问答环节,面对“信用如何修复”的提问,李理明确表示:“征信记录如同‘岁月的年轮’,客观记录历史信息,不存在修复概念。”个人不良信息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5年,企业不良信息则长期保存。“任何声称能修复、洗白征信记录的宣传均属虚假甚至违法,其背后往往暗藏诈骗陷阱。”
政策协同创新服务升级
在筑牢信用基石后,如何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信贷政策管理处三级调研员朱蓝澜从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作用、数据赋能创新专属产品、“长江渝融通”线上平台运用三个维度,介绍了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功能,更好支持科技创新、民营小微、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相关情况。
重庆市委金融办数字金融工作专班项目负责人谢海浪介绍了全市数智金融建设情况。“渝金通”金融大脑致力于完善金融服务综合能力体系,形成银行、保险、资本市场、政策资讯、特色专区5大场景,整合“金渝新”“信易贷”“跨境e融”等特色服务,为重庆企业和群众提供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渝金盾”风控大脑致力于推动地方金融管理数智化转型,系统整合8类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治理、单体企业金融风险防控、非法集资防范处置等业务功能,实现全市地方金融组织监管与风险治理“一体化”智治。
重庆小微担保公司业务一部负责人肖伟以“用好政府性融资担保支小支农”为题,从政府性融资担保的发展历程、重庆市担保行业现状及发展建议三个方面,系统讲解了融资担保体系的实践成效。目前全市已建立37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实现区县全覆盖,在保余额达496亿元,支小支农业务占比长期稳定在90% 以上,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宏观解读搭配微观实操
据悉,此次培训会实现了政府端、机构端、企业端三端全覆盖,累计线上观看达上万人次。与会者表示,培训既有宏观政策的系统解读,又有微观操作的实务指导,为后续工作提供了清晰路径。
“专家们的讲解,为我们推动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提供了关键抓手。” 潼南区金融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曹敏表示,接下来将联合辖区金融机构开展“政策进企”活动,把培训内容转化为企业能看懂、会使用的服务指南,重点推动“渝金通+渝金盾”双脑的普及应用,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启迪之星(重庆永川)运营负责人邹杨感触颇深:“此次培训,不仅使企业深入了解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也帮助我们解决了融资难题。接下来会按流程申请进入备选名单,争取政策支持。”
针对不同区域企业获取金融服务的差异需求,重庆首次开展分地区“点菜式”精准培训。重庆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刘世华介绍,今年下半年,优化金融营商环境培训会还将在渝东北和渝东南召开,培训内容选题也将紧扣当地产业结构和企业实际需求。(市委金融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办实事|网友反映景区商铺乱堆放 丰都:迅速整改
- 人民网重庆8月10日电 (陈琦)“景区大门是代表一个景区的形象标志,可是有商户在此堆放各种物品,杂乱不堪,建议相关部门维护景区环境形象。”近日,有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对丰都县雪玉洞景区“美中不足”的现象提出建议,获得当地旅游部门迅速整改。…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