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理工大学与广电计量共建教改班 共育汽车行业“尖兵”

9月11日,重庆理工大学与广电计量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设“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测试与计量教改班”,将通过一场“产、检、教”深度融合实践,回应时代对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迫切呼唤。
签约仪式现场。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跨界共建 回应产业人才缺口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不断拓展与深入应用,汽车生产制造的全流程正经历着深刻变革。作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重镇,重庆明确提出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然而,高端人才短缺、产教衔接不畅等问题,依然制约着产业向纵深发展。
在此背景下,重庆理工大学与广电计量携手共建教改实验班,拟从2025级新生中选拔40人,开展校企联合培养。毕业生将掌握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测试与计量技术领域相关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在动力系统领域从事设计分析、生产制造、测试试验、技术管理等工作。
签约仪式上,重庆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晓洪表示,学校始终坚持“服务重庆、服务产业、服务国防”的办学导向,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学科建设。此次合作,将共同构建“产、检、教”深度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广电计量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明志茂强调,未来将全力整合广电计量在专业人才、技术平台及产业实践等方面的优势资源,与重庆理工大学构建长期的、战略级的、共生的新型校企关系,联合将广电计量教改班打造成西南区域乃至全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新标杆。
双主体育人 从“理论教学”到“实战赋能”
据悉,教改班将采用“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依托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以及广电计量在汽车检测领域二十余年的技术积累与产业经验,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共建实训基地、共组导师团队。
课程设置突出“基础—专业—实践—创新”四阶递进模式,涵盖数学与工程基础、智能网联技术、测试计量方法、项目实战等模块。学生不仅要完成“动力系统测试技术”“汽车产业计量”等核心课程,还将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研发,在生产一线完成从知识应用到技术创新的跨越。
“我们不只是培养学生懂理论,更要让他们精实操、善创新。”车辆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系主任杨新桦表示,教改班的目标是输出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支撑产业实际需求的高素质应用研究型人才。
双重保障 打造“入学—毕业—就业”贯通路径
为鼓励教改班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广电计量专门设立总额20万元的专项奖学金,包括“优秀学业奖学金”和“自强不息奖”两类。前者用于奖励专业成绩突出、知识掌握扎实的学生;后者用于鼓励家庭经济困难但始终努力向上的学生,体现企业育才初心与责任担当。
奖学金设立仪式。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更值得关注的是,教改班实现了教育链与就业链的有效衔接。据广电计量人力资源中心总监赵一静介绍,企业将为教改班学生提供导师带教、项目实习、优先就业等全方位支持,“预计近半数毕业生将有机会进入广电计量就业,真正实现‘毕业即就业’的无缝对接。”
教改班的背后是一场人才供给的变革。该项目超越传统校企合作的范畴,更像是一场教育模式与产业需求深度耦合的改革实验。它不仅是学科专业的跨界融合,更是人才培养机制的重构尝试——从封闭办学走向开放协同,从理论主导转向实战赋能,成为“智造”转型过程中的一抹亮色。(晏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