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政务推广

听医生的话|@所有粉丝、球迷:耳鼻喉科医生教你健康“打call”

2025年09月20日10:59 |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重庆9月20日电 近日,孙燕姿重庆演唱会开唱、“渝超”联赛战火初燃。不少人在现场为偶像呐喊、为球队助威,尽情释放热情的同时,也难免担心:嗓子会不会喊哑?听力会不会受影响?

别急,人民网重庆频道、成渝发布医学科普栏目《听医生的话》,邀请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孙德平,带来“健康打call指南”,从护嗓到护耳,手把手教你科学防护。

一、保护嗓子:从“提前准备”到“赛后修复”

嗓子是“呐喊的武器”,但声带黏膜脆弱易受损,需分阶段做好防护。

在活动前可以提前给嗓子“打基础”。建议在赛前、演唱会前1-3天就开始准备,减少对咽喉的刺激:

1.饮食避“刺”选“润”:尽量避免食用辛辣(辣椒、生姜、芥末)、油腻(油炸食品)、刺激性食物(大蒜、烈酒),因为这些食物可能会导致咽喉黏膜敏感。多吃清淡滋润的食物,比如梨、银耳、百合、蜂蜜、莲藕、白萝卜等,补充水分和营养,增强咽喉抵抗力。

2.喝水有讲究:每天喝1500-2000毫升温水,可以温润声带、保持咽喉湿润。也可适量喝蜂蜜水(水温≤60℃,避免破坏营养)、柠檬水(补充维生素C,缓解咽喉不适)。

但要避开咖啡、浓茶、碳酸饮料及冰水等,这些饮品可能会让咽喉黏膜干燥,加重声带负担。

3.润喉糖选对才有用:润喉糖要优先选含薄荷、枇杷、金银花等成分的正规产品,避免高糖、多添加剂的类型,防止反而刺激咽喉。

现场“打call”时,别靠嗓子“硬扛”,掌握技巧更重要。孙德平推荐大家用“腹式发声”代替“尖叫”——可以双手轻按腹部,发声前先深呼吸让气息沉到腹部,喊口号(比如“加油”)时感受腹部发力,让声音从胸腔共鸣后传出。这样既能让声音更响亮持久,又能减少声带摩擦。

另外,别连续15分钟以上大声喊叫或跟唱,可抓住间隙休息,比如足球赛中场、演唱会歌手间奏时,或每喊3-5句口号后,闭上嘴深呼吸,再喝几口温水润喉。

如果感觉咽喉有异物,千万别用力“咳嗓子”。这个动作会让声带瞬间剧烈摩擦,可能导致黏膜水肿、甚至微小损伤。轻轻咳1-2声,或喝几口温水,就能缓解不适。

活动结束后,也要记得及时帮嗓子“回血”。大声“打call”后声带可能处于充血、水肿状态,最好6-12小时内别再唱歌、喊叫,连大声说话、长时间打电话也尽量避免,让声带充分休息。若必须说话,就用“轻声细语”,减少声带负担。

在饮食方面,还需继续避开辛辣、油炸、生冷食物及咖啡、浓茶等。可泡胖大海(每次1-2枚)或罗汉果(每次半个)代茶饮。因为胖大海能清热利咽、润肺开音,罗汉果可缓解咽喉疲劳,尤其适合声音嘶哑时喝。

若声音嘶哑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说不出话、咽喉疼痛等情况,别拖延,尽快到耳鼻喉科就诊,排查是否有声带小结、息肉或水肿,早治疗早恢复。

二、保护听力:别让“激情噪音”伤了耳朵

演唱会、球赛现场的噪音强度远超安全范围(正常对话约60分贝,现场峰值可达120分贝),而内耳毛细胞(负责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一旦受损就无法再生,因此得给耳朵做好防护。

由于声波会随距离减弱,离得越远,耳朵接收的噪音越小。在演唱会、球场现场,尽量与音响、扬声器等发声源保持5米以上距离。

另外,也可通过佩戴耳塞来减少噪音。在戴耳塞时,要先轻轻提拉耳道(向上向外),再把耳塞缓慢塞入耳道,确保耳塞贴合耳道形成“密封层”。

活动中,可遵循“30分钟休息法”。每在噪音环境中待30分钟,就到场馆休息区、走廊等安静区域(音量低于60分贝)待5-10分钟,摘下护耳装备,轻轻按摩耳周,促进耳部血液循环,缓解耳朵疲劳。

活动结束后也别放松警惕,多留意耳部状态,出现耳鸣(耳内有嗡嗡声、滋滋声)、耳闷(像坐飞机时“耳朵堵”)、听力下降(听不清别人说话),或耳痛、头晕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不管是为“渝超”球队呐喊助威,还是在孙燕姿演唱会上合唱经典,“激情”和“健康”从来不是二选一。做好“活动前准备、活动中防护、活动后修复”,既能尽情享受现场的热烈氛围,也能守护好“能喊、能听”的健康,让每一次“打call”都既安心又尽兴!

孙德平。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供图

孙德平。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供图

本期内容指导:

孙德平,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耳鼻咽喉科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国抗癌协会口腔颌面肿瘤整合医学会委员、重庆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鼻及鼻窦疾病微创诊疗、中耳与咽喉疾病微创治疗、头颈部肿瘤综合诊疗、头颈部畸形与创伤救治、头颈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诊治。(胡虹、施懿)

(责编:荚天宇、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