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浇灌沃土 秋笋清香富足民生
——农发行重庆市南川支行开展“挖秋笋”工会活动
秋日的金佛山南坡,竹林苍翠,笋香四溢。迷蒙薄雾中,农发行重庆市南川支行的员工身着围裙胶鞋,深入笋林,弯腰挥锄,与当地笋民一同抢挖秋笋,“方竹笋长得快,一天一个样,不及时踩就老了!”。
这是该行近期组织开展的“服务群众挖秋笋,凝心聚力促发展”活动,不仅是员工深入田间地头的实践,更是对农发行资金支持乡村振兴成果的一次生动体验,该行员工既感受了农事艰辛,也亲眼见证了政策性金融支持下头渡镇方竹村的蝶变。
从“行路难”到“通途畅”
基础设施破解发展瓶颈
“从前上山打笋子,全靠肩挑背扛,一趟得走三四个小时,笋子还没运下山就蔫了,卖不上价钱。”方竹村老笋民广大叔感慨道。过去的头渡镇方竹村因交通闭塞、水资源匮乏,长期陷入“守着金山饿肚子”的困境。
转机始于农发行重庆市南川支行的政策性资金投入。该行支持修建的环山公路贯通了金佛山南坡,硬化小路连接散落笋林,“村村通”公路直达农户家门口。“现在货车能开到山顶,鲜笋半小时运到镇上,价格翻了两倍不止!”广大叔笑着说。此外,同样由该行贷款资金支持修建的田坝水池让笋民不再为水源发愁,鲜笋可就地清洗加工,精品方竹笋每斤售价较以往提升30%以上,平均每户笋农一年仅靠卖方竹笋就增收近六万元,这放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
从“卖原料”到“兴文旅”
产业融合激活乡村潜能
方竹村的蜕变不止于农业。近年来,随着徒步、露营等户外运动兴起,南川文旅重点品牌项目“178”环线成为重庆热门旅游目的地,坐落于金佛山山腰的方竹村是环线上的重要节点,村民纷纷抓住机遇改造房舍,发展民宿经济。近十年来,农发行重庆市南川支行累计投入政策性贷款及基金共计近50亿元,助力环线基础设施建设与业态培育。
“游客夏天来避暑玩水,冬天上山赏雪,我家民宿一年到头忙不停,年收入超过10万元。”村民李大姐原本在外打工,看到家乡变化后返乡创业,如今她的民宿已扩建至12间客房,旺季时常“一房难求”。目前方竹村已有民宿及农家乐30余家,年均接待游客超3.5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较十年前增长近4倍。
从“助农富”到“凝心力”
政策性金融使命落地生根
挖笋间隙,该行员工与笋民畅快交谈,聆听他们从“靠天吃饭”到“多种经营”的增收故事。“看到笋民笑容多了,腰包鼓了,我们更加坚信服务‘三农’的意义。”一名年轻员工感慨道。该行主要负责人表示,此类活动既是为群众办实事,也是锤炼队伍、凝聚共识的契机,未来将持续深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
从修路引水到产业升级,从竹笋出山到游客进村,农发行重庆市南川支行通过政策性信贷资金,精准滴灌乡村发展的关键环节,用持续多年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农地银行”“水利银行”的品牌内涵。方竹村的蜕变证明了金融支持与地方特色产业、文旅资源的深度融合能真正实现由“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而员工深入一线的实践,更让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使命担当变得具体而鲜活——不仅是资金的供给者,更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如今的方竹村,笋林丰收、民宿林立、百姓笑语欢声,成为金佛山下“日月换新天”的缩影。(蔡双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