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十四五”跨千亿大关 科创民生齐焕新

发布会现场。郭旭摄
10月17日,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作出南岸贡献”系列发布会(第一场)现场,南岸区、重庆经开区交出“十四五”期间兼具规模与质量的亮眼“答卷”。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于2023年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主引擎的重庆经开区,GDP从400亿元跃升至654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700亿元,占南岸区GDP比重达57.7%,正全速迈向千亿级开发区。
经济实力跨越提升 产业根基持续夯实
“十四五”期间,南岸区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规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同步破千亿,“3+2”产业格局加速成型。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占GDP比重提升至20%左右,成功入选全国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信息产业营收超360亿元,中移物联网、灏瀚网络等龙头企业引领行业发展。消费市场活力迸发,南岸连续2年获评全国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累计接待游客2.2亿人次,“看重庆、来南岸”成为文旅名片。
重庆经开区作为南岸经济发展“主战场”,五年间GDP连跨两个“百亿台阶”,从400亿元跃升至654亿元,2024年工业产值达940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千亿。其“3+2”重点产业集群成效显著:智能终端领域,美的通用建成全球首座全流程AI赋能水机“灯塔工厂”,维沃手机国内市场份额居首;软件信息产业实力跃升,京东超算中心提供强劲算力支撑;节能环保产业建成全市首个氢燃料电池研发检测实验室,“碳惠通”平台减排成交金额近7785.91万元,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的示范效应持续释放。
创新动能加速集聚 未来赛道抢占先机
创新,成为了“十四五”发展以来的核心底色。南岸区累计建成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36个,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87.5件、居全市第一,35项成果获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占全市总数约1/4。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取得前沿突破,广阳湾实验室高标准筹建,今年9月,国家人工智能学院(重庆)和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为人工智能赛道布局奠定基础。
重庆经开区科创能级全面跃升。建立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该项目获批国家发改委脑机接口技术攻关及应用示范工程,现已入驻10个科研团队。建成126个市级以上科研平台(其中国家级10个)。研发投入强度3.8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企业达223家,科技型企业超1000家。同时,落地重庆通用人工智能学院等高能级平台,在北上广深布局“人才飞地”,集聚研究生及创新人才2200人,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活力凸显。
城市品质蝶变升级 开放活力持续释放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重庆东站2025年6月建成通车,成为西部最大高铁枢纽;江南隧道、鹿角隧道等开工建设,郭家沱长江大桥、江南立交改造一期工程等陆续建成投用;轨道6号线东延段、10号线全线通车,新增轨道运营里程13.2公里。城市更新成效显著,43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完成改造,“超级80街”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示范项目,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应用数量居全市第二。
重庆经开区迎来“高铁时代”,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轨道6号线东站段同步投用,24号线、27号线建设稳步推进;五年新增道路里程32.9公里,产业配套持续完善。开放能级不断提升,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0.7亿美元,连续四年居全市开放平台前三,2024年位列全市第一;引进鹏瑞利国际医疗综合体等重大项目,与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民生投入转化为群众可感的幸福。南岸区累计安排超30亿元推进51项民生实事,新增中小学6所、普惠幼儿园165所,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新院区投用;建成336张家庭养老床位,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提供超2万小时服务;城镇新增就业超20万人,西部首个人力资本服务产业园开园运营。
重庆经开区推动教育、医疗资源扩容,建成重庆工商大学茶园校区等多所学校,完善慢行系统,五年建成步道70公里,较“十三五”末翻三番;实施生态修复20平方公里,新增绿地52万平方米,让产城融合的宜居画卷徐徐展开。(任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重庆公安交管部门启动新一轮酒驾醉驾集中整治
- 人民网重庆10月17日电 (记者刘政宁)为严厉打击酒驾醉驾违法犯罪行为,全力遏制涉酒交通事故,即日起,重庆公安交管部门启动新一轮集中重点整治行动,以“零容忍”态度织密道路交通安全防护网,切实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此次整治将聚焦酒驾醉驾事故“危害大、易伤亡、易反弹”特性,严格按照“专业+机制+大数据”要求建立严管整治机制,保持常态严查力度不松懈,精准锁定事故多发、违法易发的路段与时段,确保“每天有整治卡点、每周有集中行动”。…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