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教育>>基础教育

“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 川渝教育一体化迈向纵深

2025年10月18日10:19 |
小字号

金秋十月,硕果盈枝。10月17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教育联合专项组2025年度工作会议在重庆市荣昌区召开。川渝两地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高校代表、企业嘉宾齐聚一堂,系统总结五年来教育协同发展的丰硕成果,共绘未来五年教育深度融合的宏伟蓝图。

本次会议以“育见美好、成就双城”为主题,既是成果展示的盛会,更是扬帆远航的起点,标志着川渝教育协同发展迈入提质增效、纵深推进的新阶段。

会议现场。主办方供图

会议现场。主办方供图

五年深耕:教育协同成为双圈建设“动力源”

五年来,川渝两地坚持“一盘棋”思维、“一体化”理念,构建起“总协议+行动计划+专项方案”政策体系,建立联席会议、联合办公室等16个专项工作组,形成“决策—协调—执行—督导”闭环机制,19个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试验区、成渝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落地见效,教育协同从“物理相加”转向“化学融合”。

基础教育,优质均衡迈出关键步。两地持续通过学校结对、资源共享、师资互派等举措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师协同研修项目覆盖近6000名教师,“四川云教”“重庆智慧教育平台”惠及2300余所边远和薄弱学校、70余万学生。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跑出加速度。对接两地优势产业,共建23个国家级“双高计划”高职学校和专业群、76个职教集团(联盟),建成186个省市级现代产业学院。联合举办“川渝杯”技能大赛,“巴蜀工匠”“巴蜀名匠”品牌越擦越亮。

高等教育,协同创新激活新动能。两地22所高校65个学科深度联建,组建29个联盟,互派访问学者220名,近3万名专家实现资源共享。共建30余家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科技园、50余个创新创业平台,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00余项。

民生服务,同城待遇温暖千万家。随迁子女实现“同城同待遇”,35.34万学生安心就学。举办招聘会500余场,共享岗位70余万个。成立全国首个跨省域孔子学院联盟,吸引150余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万余名国际学生。

锚定未来:“十五五”再启协同新征程

站在五年协同发展的新起点,川渝教育正迎来战略叠加、机遇汇聚的关键时期。会议强调,要将教育协同置于国家战略全局中谋划推进,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大关键词,增强教育对科技、人才等要素的吸附能力,服务西部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核心承载区、全国影响力科创基地建设。

四川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余孝其指出,立足当下,要更加注重政策协同、补短强弱、放眼长远,突出一体化发展、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面向“十五五”,要从六个方面精准发力,推动教育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一是聚焦国家战略,提升教育协同功能布局;二是聚焦优质均衡,促进基础教育协同发展;三是聚焦内涵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四是聚焦适应融合,加快职业教育协同发展;五是聚焦泛在可及,助推终身教育协同发展;六是聚焦强基固本,健全综合保障体系。

四川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余孝其讲话。主办方供图

四川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余孝其讲话。主办方供图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强调,要聚焦川渝共同战略需求,推动重庆教育强市“158N”体系与四川“三区一高地”建设重点深度衔接,在人才培养、创新协同、民生福祉等领域持续发力,让教育成为激活区域发展动能的重要引擎。

面向“十五五”,刘宴兵提出三大重点方向,推动川渝教育协同从“夯基垒台”迈向“积厚成势”。一是加快打造教育协同全国样板,强化战略谋划,优化区域布局,拓展开放合作;二是加快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效,推动基础教育公平优质,保障随迁子女平等就学,促进优质资源互通共享;三是加快提高教育服务发展能力,共建产教融合创新范例,共筑西部科教融汇枢纽,共推终身学习体系构建。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讲话。主办方供图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讲话。主办方供图

实践赋能:典型案例与创新模式共塑“成渝经验”​

会议期间,六家单位代表分享了教育协同的创新实践。西南大学实施“516”行动计划,构建校际交流、校地合作、资源共享“三位一体”协同体系;西南石油大学聚焦能源主战场,优化学科布局,培育新质生产力;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扎根内江、融渝联南”,精准对接川渝产业需求;华森制药深化产学研融合,推动生物医药领域创新突破;遂宁市教育局强化毗邻联动,构建跨区域教育协同新格局;荣昌区教委创新“三迭代三任务三模式”,探索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这些从实践中涌现的典型案例与创新模式,与会上发布的《成渝中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成渝中部红色铸魂研学线路》等成果一道,共同构成了内涵丰富的“成渝经验”。

立足新起点,一幅更具活力、更高质量的川渝教育协同发展新画卷正徐徐展开,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增势赋能,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磅礴的西部力量。(晏红霞)

(责编:盖纯、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