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艺术名家亮相重庆 共话表演艺术精神传承

活动现场。人民网记者 冯文彦摄
人民网重庆10月25日电 (记者冯文彦)25日,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重要联动活动“点亮生活”青年艺术周核心板块——“青年戏剧种子计划”第三场活动在重庆国泰艺术中心举行。活动以“从技艺到精神的表演传承”为主题,通过名家引领、思想对话与经验交流,展现了新时代戏剧艺术的精神深度与文化温度。
活动现场,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表演艺术家濮存昕,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以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演员闫锐,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舞美设计常疆四位艺术家同台对谈,围绕“技艺修炼与精神追求”“表演的真实感”“戏比天大的艺术信仰”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濮存昕以“文化滋养角色,修养决定表达”为主旨,进一步将演员的成长概括为“热爱—尝试—播种—绽放”的路径。他指出,真正的表演离不开对文学、美学与人生的长期滋养,更离不开一个“埋在土里”的孤独过程——在沉潜中修炼,在实践中生长。他鼓励青年演员敢于热爱、勇于尝试,在一次次排练与舞台淬炼中播下信念的种子,终将迎来角色与自我共同绽放的时刻。“真听、真看、真感受需要具体情境,唯有在舞台的真实空间里,演员才能与角色共生。”
冯远征结合北京人艺的创作实践,深入解析“一棵菜精神”的当代价值与“戏比天大”的艺术信仰,强调“戏剧之所以伟大,在于它以真诚唤醒人的情感”。他指出:“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也是课堂。演员必须随时打开触角,观察生活、热爱生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表演才能引发观众共鸣。”他进一步谈到艺术的假定性:“初学阶段要真于自己,有了技术之后要真于角色。能够共情角色,才是最高级的演技。”
导演闫锐从导演创作角度剖析表演与空间的共生关系,认为舞台应成为“演员与观众共建真实的场所”,而舞美设计常疆则分享了舞台视觉的“留白与节制”之美。他认为:“舞美的使命在于让演员的真实感更充分地显现。舞美的基本功是绘画,而个人的艺术鉴赏力来自观察生活。”他还将舞台视觉概括为三种层次——“极像、像与不像之间、极不像”,体现舞美创作中现实与象征的平衡。
整场对话以思想的深度、精神的高度感染现场。青年戏剧工作者纷纷表示,从名家的言传身教中感受艺术修为与人格修炼的统一,领悟到“技艺之上有精神,表演之中有信仰”的创作真谛。
“青年戏剧种子计划”作为“点亮生活”青年艺术周的重要板块,构建了从创作到呈现、从技艺到精神的系统培养路径。种子计划前三场主题分别对应“破土”“生长”“绽放”:从靳东、刘敏涛聚焦文本创作,到黎星、李超探讨作品的舞台化表达,再到濮存昕、冯远征引领青年演员体悟戏剧精神,形成从“写剧”到“演剧”、从“技”到“道”的递进链条。这一系列活动为青年艺术人才搭建了与戏剧名家深度交流的平台,推动青年创作群体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升华,进一步夯实重庆乃至川渝地区青年戏剧人才的基础。
据悉,青年戏剧种子计划接下来将进入“播种”阶段,拟于11月上旬在重演金源艺术中心推出“渝本计划”剧本演读暨孵化签约活动。该计划将建立“征集—演读—交流—签约—孵化”的闭环机制,扶持本土原创剧本、孵化青年团队,推动戏剧创作成果落地转化,形成艺术生产与市场转化的良性循环。
通过系统化推进与长效机制建设,“点亮生活”青年艺术周正成为重庆乃至成渝地区青年戏剧人才汇聚的高地和创新源头,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戏剧文化高地持续赋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重庆邮电大学发布多项重大数智创新成果
- 人民网重庆10月24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10月24日,重庆邮电大学举行2025年“数智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专家论坛暨第四届董事会成立大会。活动以“数智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汇聚政产学研多方智慧,期间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与高能级合作平台集中发布。…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