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西南大学附中教共体为县中振兴提供“西附样本”
10月31日—11月1日,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教育发展共同体第一次全体会议暨U云校2025年学术年会举行。来自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海南、广西等地区的60余所教共体学校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索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大会以聚力“扩优提质”,赋能“县中振兴”,构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主题,通过“现状呈现—经验分享—思想碰撞”的逻辑主线,系统展示教共体建设成果,为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分享实践方案 为成员学校提供可复制经验
大会分两天进行,将系统总结成果、凝聚共识,在交流沟通中借鉴经验,促进各校之间的协同进步,明确教共体发展思路与未来方向,实现教育品质的全面提升。
开幕式上,西南大学银翔实验中学“科学奇迹团”做了教共体科学教育成果展示。据悉,该项目依托实验室与“智创空间”,以“趣味实验搭配创新发明”的形式,将科学实验秀、科技节、科普讲座等特色活动输送至两江新区、合川、荣昌、酉阳等多个区县的中小学校。
西南大学附中校长、党委副书记张勇作《西南大学附中教共体建设主题报告》,结合具体案例拆解建设路径,详细介绍了教共体在教育帮扶中的具体实践,包括为县中定制“一对一”帮扶方案、开展“双师课堂”助力边远地区教学、组织专家团队下沉指导等,这些举措切实帮助成员校突破发展瓶颈,实现教育质量的快速提升,为参会学校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方案。
经验分享与专家报告阶段,西南大学附属中学荣昌实验学校执行校长冯亚东、云南省陆良县一中校长王明超分别从“区域实践”“县域突破”角度分享经验,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格局。
立足政策导向,破解教育发展关键问题
重庆教共体(紧密型跨区域和区县域内基础教育发展共同体),是重庆市近年来推进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校际协作的重要实践形式。目标是优化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坚持优质资源公益性、普惠性和可及性,强化优质资源示范引领和辐射扩展,促进基础教育全域均衡、全段优质、全面发展。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江鹏充分肯定了西南大学附中在教共体建设领域的实践举措、创新思路及对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推动作用,并从高校支持、区域推动、市级统筹三个维度,为教共体建设指明方向。他希望各方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合作,创新举措,推动教共体建设取得实效,为重庆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西南大学附中教共体建设活动,正是对市教委战略部署的积极响应与生动实践,既为60余所参会学校搭建了交流合作的桥梁,更通过“成果展示+经验输出”的方式,为全市乃至全国教共体建设提供了“西附样本”,对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深耕实践破局,成就彰显“名校担当”
作为重庆教共体建设的核心参与者与引领者,西南大学附中始终以“实现教育公平、服务教育均衡”为己任,从“嘉陵江畔的一颗明珠”成长为“一校多区”现代教育集团,在教共体建设中形成“实践有路径、成果有数据、影响有深度”的成熟模式。
张勇介绍,西南大学附中以服务教育优质均衡为核心,构建“四位一体”(区域深耕、集团牵引、跨区协同、跨省联动)教共体格局,通过“机制+架构”双轮驱动推进建设。西南大学附中教育共同体主要以区域深耕,打造优质均衡“主阵地”;以集团牵引,构建区域教育“生态圈”;以跨区协同,激发区域发展“新动能”;以跨省联动,服务国家战略“大棋局”。同时,西南大学附中还通过系统性的机制创新,搭建保障体系,构建“一书院、三中心”(“1+3”模式)的实体化运行架构,依托“三课三教”模式,和U云校数智平台,以实现教共体学校“特色共生”,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目前,西南大学附中教共体为各成员校量身定制“管理升级、师资提升、学科竞赛、书院式育人”四大系统方案,指导开发特色课程58门,推动各成员校教学与管理效能提升,彰显名校服务教育强国的担当。
张勇表示,如今,西南大学附中教共体已成为“优质教育资源辐射”的标杆,未来将继续深耕教育公平,辐射更多地区,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西附动力”。(袁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