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人民日報記者遍神州

重慶探索“5+1”林長制工作機制,落實各級林長4885人

他們,守護這座山水城

本報記者  常碧羅
2021年01月20日08:4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重慶巫山紅葉。 盧先慶攝(人民視覺)

巡山途中,巫山縣平河鄉朗子村的巡林員正在休整。 盧先慶攝(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重慶森林覆蓋率達52.5%,主城區有4條山脈,長江、嘉陵江在此環抱,渝東北和渝東南地區分布著三峽庫區、大巴山區、武陵山區……

  2019年,重慶開始試點林長制,並在此基礎上探索“5+1”林長制工作機制,涉及責任體系、生態建設發展機制、問題發現機制、問題整治機制、績效考核評價機制以及發展規劃等——從巡山護林到增綠增收,重慶4885名各級林長,守護著這座山水之城。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20日 14 版)

  天麻麻亮,村子被霧氣籠罩。廖有財穿上膠鞋,背起一根棒棒,騎著摩托車往山上去。到了林子跟前,他隻能停下車,徒步鑽進去,“現在樹林茂密,野生動物多了不少。”

  海拔升高,氣溫漸低,山林的階梯上還殘留著幾天前下的雪,廖有財哈出一團白氣。鑽進林子裡再出來時,天已擦黑……

  一名村級林長、一張巡山清單,守護山林

  春天野生櫻花樹盛開,秋天楓樹林紅彤彤一片,到了冬季,鬆柏依舊蒼翠……重慶市渝北區大盛鎮天險洞村便坐落在這山林之中。

  如今的廖有財,不僅是天險洞村的黨支部書記,也是一名基層村級林長。“林長要管的事還真不少。”廖有財說。眼下,又到了他神經緊繃的時候,“春節快到了,提到森林防火,心又到了嗓子眼。”每次巡山,廖有財都要拿著根棒棒,沿著樹林走7公裡,“村裡的森林覆蓋率超過六成,一點火星都不能有。”

  自從當上林長,廖有財總在山上轉悠,拿著棒棒,這敲敲、那看看,走得勤也瞧得細。

  2020年10月,正是楓樹葉變紅的時候,引來不少游客駐足。廖有財照例巡視一圈,心裡不踏實,又沿著小路來到樹跟前,仔細一瞧,“這楓樹葉子怎麼卷起來了?”廖有財心裡犯嘀咕,連忙給這片林地的業主敖彬打電話。倆人都是頭一次見到這種情況,廖有財上區裡找林業局的專家,又請西南大學的教授來“把脈”,原來是紅楓樹得了卷葉病。廖有財在林子裡盯了三四天,按時給樹施藥,等到楓樹葉舒展開來,他心裡才踏實。

  森林病虫害防治、防火防盜採……這些,都在廖有財的巡山清單上。這不,前不久,村民戴國權偷偷摸摸到山上砍了幾根柏樹枝,想拉回家熏臘肉,就被廖有財逮了個正著。

  以前,在不少村民眼中,樹就是用來砍了賣錢或是用來燒飯的。“現在,要讓大伙兒意識到,滿山遍野的林子就是咱們的飯碗。”廖有財說。他還擺起了“院壩會”,不時宣講,讓保護山林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

  “我跟你去”“算我一個”……如今,越來越多的村民自願加入護林隊伍,更讓廖有財欣慰的是,“保護好山林”已成為村民共同的願望。

  截至目前,重慶落實市、區縣、鄉鎮、村四級林長,已有各級林長4885人。“各級林長責任明確,也實現了常態化巡林、清單化治林。”重慶市林業局改革處處長張來國說。

  一支執法隊伍、一套智慧系統,科技助力

  林子大,山路難走,林長的腳步怎樣更快一點?

  在璧山區璧泉街道,護林20多年的巡林員龔元彬,最近體驗不一樣了。一大早,他就收到了智慧系統推送的信息:“報警設備:100134顯示號40034號探測器,請到現場處置。”打開手機APP,定位探測器,龔元彬匆忙趕了過去。給他發消息的,是璧山區林業局的“智慧林長”終端。“我們通過各類探測器發現林區的火警、盜警之后,會通過系統尋找最近的林長或巡林員並推送消息。”操作員劉學林說。

  一塊智慧終端大屏,連接起林長的一塊塊手機屏,指尖輕觸,便能實現遠程互通。

  不過,發現問題后,如果林長的力量不夠,該找誰?助力林長制工作的,不僅有智慧系統,還有一支執法“尖兵”。

  “剛上傳的圖片和定位,有人在偷運馬尾鬆。”一大早,璧山區林業綜合執法支隊的杜宇打開APP,就看到了龔元彬的“報事”。

  原來,龔元彬在日常巡護時,發現木材市場的角落裡堆放了大量鬆木,“沒有檢疫証,會不會是偷運?”他長了個心眼,立刻拍照留証,上報到了“天保巡護”平台。杜宇和璧山區森林病虫害防治監測站同事前往調查取証。到了現場,違法嫌疑人衛某說,他經人介紹,非法從有鬆材線虫病的林區收購無檢疫証書的舊馬尾鬆木18立方米,本以為舊的鬆木放在角落不顯眼,沒想到還是被發現了。

  2020年,為填補林業行政執法空白,重慶高新區和璧山區、巫山縣等地探索組建林業綜合行政執法隊伍,下沉執法人員至鎮街、村居、山頭,有效提升山林資源保護監管效能。截至目前,試點區縣查處各類涉林違法案件590件。

  “智慧林長系統連接林長和綜合執法部門,形成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聯動。”璧山區林長制辦公室主任曾率告訴記者,“將分散的山林資源數據統一到智能化平台,為資源管理、利用和科學決策提供了數據支撐。”

  一座山水城市、一個致富飯碗,增綠增收

  入了冬,巫山又是滿山紅葉。乘船行至三峽,兩岸層林盡染。

  巫山,位於長江三峽腹心,巫山旅游也因長江三峽而興。不過,前些年,單一的景區接待模式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並不大。

  關停礦山、拆除非法碼頭、補植增綠……近年來,在長江及大寧河兩岸,紅葉林越來越茂密。

  2019年,巫山縣成為林長制的試點縣,構建起縣鄉村三級林長制責任體系,落實各級林長739名。在三級林長推動下,巫山一步一景,全域旅游越做越紅火,每年冬季,萬山紅遍的美麗景觀吸引了不少游客。

  巫山有“紅”也有“綠”。

  雖是隆冬,可在巫山縣兩坪鄉華家村,遍山脆李樹隨風搖曳,一片綠油油。

  盡管是冬閑,90后小伙王平卻閑不住,一大早就在林子裡忙活——這些年,村子大變樣,在外打工的王平也返了鄉,在家門口種起李子樹,去年收成好,賣了10多萬元,錢袋子越來越鼓。

  幾年前可不是這樣。華家村位於巫山縣城東部,村裡田少山多,土裡沒有“致富果”,老百姓的日子也不好過。為此,當地進行石漠化生態治理,種上脆李,減少水土流失,讓荒山披上“綠衣”。

  但大規模造林增綠,是在有了林長之后。

  華家村的黨支部書記周繼文就是其中的一名村級林長。當上林長的他,勁頭更足。

  “走,種樹去。”去年植樹節前,縣林業局為村裡發放了20萬株小樹苗。拿到樹苗后,周繼文興致勃勃地帶領大伙上山種樹。“植樹造林也是為了讓村子更美,保護水土,村民都受益。一號召,都願意去。”周繼文說。

  有了林長,林子有人管,樹木有人栽。產業紅火后,也帶旺了當地的森林旅游和森林康養。

  在騾坪鎮大埡村,一到夏季,民宿的預訂電話就響個不停,尤其是唐永珍家最為火爆,同時可接待四五十人。去年,她賺了20來萬元,心裡樂開了花。

  石頭生“林海”,荒山變青山。截至目前,巫山縣實施生態修復2.83萬畝,建設退耕還林、石漠化治理等林業重點工程8萬畝,建立生態林、經濟林苗圃5000余畝,培育巫山紅葉、巫山脆李、巫山核桃等特色苗木2000萬株,全縣10%以上群眾吃上了生態旅游飯。

(責編:秦潔、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