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眼袋中的“脂肪”是怎麼來的嗎?

很多人都會好奇,眼袋裡究竟是什麼?其實就脂肪。這是因為眼球周圍本來就有脂肪,用於保護眼球,但當眶隔筋膜和眼輪匝肌鬆弛后,筋膜下方的脂肪失去支撐,就會膨出形成眼袋。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眼袋都是由脂肪膨出形成,不同成因會造成不同類型的眼袋。
眼袋又被叫做瞼袋,是眼瞼皮膚鬆弛、眶隔薄弱、眶脂膨隆、輪匝肌肥厚及無力等諸多因素綜合形成的懸垂袋狀結構。重慶星容整形外科醫院醫療院長李曉格表示,眼袋其實也有很多的類型,常見的分為以下4類,不同類型的眼袋對應的的解決方法也不同。
脂肪型眼袋
下眼瞼中度膨脹,脂肪顆粒較大,造成的明顯膨出隆起。這類眼袋多見於18~35歲中青年群體,指單純性輕、中度脂肪膨出,眶隔結構相對完好,無皮膚鬆弛和皺紋的情況。一般與遺傳、睡眠不足、熬夜、用眼過度等因素有關。
鬆弛型眼袋
單純性下瞼及外眦皮膚鬆弛,但無眶膈鬆弛,所以無眶隔脂肪突出,眼周伴有細小皺紋出現。
這類型的眼袋多見於40-60歲的中老年人群體,主要是因衰老引起下瞼皮膚鬆弛下垂,下瞼皺紋明顯,但眶隔脂肪無明顯膨出,主要表現為皮膚鬆弛、皺紋明顯、彈性差,多因下眼瞼區組織功能減退或內入路去眼袋術后出現的並發症。
混合型眼袋
這類眼袋具有眶膈脂肪突出與下瞼皮膚鬆馳的特點,也是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一種類型。脂肪不同程度膨出,皮膚鬆弛,皺紋明顯,伴有鼻淚溝、瞼頰溝出現,鼻唇溝加深,多因皮膚彈性減退、眶膈膜鬆弛、眼輪匝肌功能減退及中面部支持韌帶鬆弛下移等多種因素共同引起。
水腫型眼袋
這種屬於“假性眼袋”,俗稱“泡泡眼”,一般為短暫型眼袋。大多是由於作息不規律或睡前喝水過多,導致眼下組織水腫而短暫形成的眼袋。通過規律作息、睡前少喝水以及合理使用眼霜眼膜等方法,可以得到緩解。
“衰老是不可避免的,要想減緩眼袋發展的速度,調整日常生活習慣最重要。”李曉格提醒,首先要保証充足睡眠,不要熬夜,每天睡足7~8小時,可有效改善眼瞼組織的血液循環,緩解眼部疲勞,減緩眼瞼衰老。其次,可以多補充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胡蘿卜、動物肝臟等。另外睡前避免大量飲水,注意不要過渡用眼,適量運動都會有助於眼袋的改善。當發覺眼袋過重,並經常出現眼累、眼暈、眼花等情況,則需要盡早到正規醫院檢查診治。(重慶星榮整形外科醫院)
(注:此文屬於人民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