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健康

如何正確認識膽囊息肉

2022年03月21日15:46 |
小字號

  隨著現代生活、飲食方式變化,膽囊息肉成為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部分患者因為日常食欲不振、右上腹疼痛、進食后惡心嘔吐等症狀就診,而大部分患者無任何症狀,是通過體檢腹部B超發現息肉而就診。那麼,膽囊息肉究竟是什麼呢?它會不會對我們身體造成什麼危害呢?

  重慶北大陽光醫院肝膽外科主任密雷表示,膽囊息肉是一種膽囊壁向腔內突出、隆起的息肉樣病變。雖被統稱為“息肉樣病變”,但簡單點說就是膽囊腔內長出的小疙瘩。患者不必過度恐慌,因為多數膽囊息肉都是良性的。

  膽囊息肉的病因

  膽囊息肉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其影響因素有很多,通常認為與膽囊慢性炎症及患者自身脂質代謝紊亂相關。目前已知的病因包括:

  膽固醇代謝不良。血膽固醇增高可導致膽囊膽固醇息肉的發生。

  膽汁異常。膽汁成分改變或者膽汁淤滯或膽汁過度濃縮,都會刺激膽囊壁,從而發生膽囊息肉。

  慢性炎症。膽囊壁的慢性炎症、膽汁中的膽固醇積晶、膽囊結石,都可以刺激膽囊黏膜的增生,而導致息肉。

  膽管發生結石、梗阻,長時間膽汁停滯刺激,胰液反流及消化道感染等。

  除此之外,不規律飲食及作息也是造成患膽囊息肉的重要原因。

  膽囊息肉的症狀

  少數患者可有上腹部或右上腹部不適、隱痛、惡心等症狀。位於膽囊頸部的息肉有時可發生膽絞痛,表現為突發性右上腹部陣發性劇烈疼痛,可向右側肩背部放射,並可伴惡心嘔吐。

  膽囊息肉合並膽結石者可發生急性膽囊炎,右上腹疼痛、壓痛、發熱,也可發生慢性膽囊炎,表現惡心、嘔吐、厭油膩、腹部脹滿、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

  膽囊息肉的惡變性

  目前國際上認為,患者符合以下幾個條件時,應該高度警惕息肉未來惡變、甚至已經惡變的可能:

  息肉單發﹔

  息肉大於1cm﹔

  息肉基底廣蒂﹔

  息肉觀察1年呈持續性增長﹔

  中年女性,有結石或膽囊炎症狀,或存在膽囊癌家族史。

  對於生長緩慢、多發、窄基底的小於1cm的息肉,多認為是膽固醇息肉。此類大部分患者沒有明顯症狀,一般僅需半年至一年復查便可,一般不會出現惡變。

  膽囊息肉如何預防

  規律飲食,少食多餐,尤其要堅持吃早餐,不要盲目節食,以防膽汁得不到利用而在膽囊中長時間停滯引發息肉或結石。

  控制膽固醇的攝入,多食蔬菜、豆制品,同時適量進食肉類,但要注意烹調方式,避免油炸、煎烤等。

  有肝膽疾病史的人群適當減少粗纖維攝入,少渣飲食可以減少刺激膽囊。

  注意健康生活作息,少熬夜,忌煙酒。(重慶北大陽光醫院)

  (注:此文屬於人民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