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脹和胃脹有什麼不同

胃脹和腹脹都是人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甚至有些時候還會非常嚴重,需要去醫院接受治療才會慢慢變好。那麼,它們有哪些不同點呢?
重慶東大肛腸醫院醫生梁天偉表示,腹脹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症狀,可以是一種主觀上的感覺,感到腹部的一部分或全腹部脹滿,也可以是一種客觀上的檢查所見,發現腹部一部分或全腹部膨隆。
胃脹也就是胃動力不足,胃動力指的是胃部肌肉的收縮蠕動力,包括胃部肌肉收縮的力量和頻率。胃動力障礙是造成非潰瘍性消化不良的主要原因,造成胃動力障礙的因素包括精神情緒化、胃分泌功能紊亂、功能性消化不良等。
引起的原因不同
引起腹脹的原因
腹脹主要見於胃腸道脹氣、各種原因所致的腹水、腹腔腫瘤等。 正常人胃腸道內可有少量氣體,約150毫升,當咽入胃內的空氣過多或因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時,胃腸道內產氣過多,而腸道內的氣體又不能從肛門排出體外,則可導致腹脹。
引起胃脹的原因
焦慮和壓力會加重脹氣,如果想要擺脫脹氣就得想辦法去除這些誘因。
脾胃素虛、年高、久病體虛的患者,胃腸道內氣體排出障礙,腸蠕動功能減弱或消失,所以腸腔內的氣體排不出體外,因而引起胃脹。
反復加熱面食、米飯和土豆等食物,容易破壞其中的分子結構,形成難以消化的抗性澱粉,導致胃脹氣。
飲食過量,或暴飲暴食易引起胃脹。正常情況下,回腸下端和升結腸有大量細菌存在,如果食糜在這段腸子裡因某種原因停留時間過長,在細菌的作用下,可以引起食糜發酵,產生大量的氣體,引起胃脹。
某些食物本身就易引起脹氣,如豆類、麥麩、蘋果、桃子、洋蔥、甘藍菜、谷類,以及地瓜、馬鈴薯等薯類食物,這些都屬於易產氣食物。乳類食物也是一個很容易脹氣的食物,或是體內因無法吸收乳糖而造成脹氣。
服用抗生素可能會擾亂腸道菌群平衡,導致壞細菌過量繁殖。腸道缺少好細菌,就更容易發生脹氣。(重慶東大肛腸醫院)
(注:此文屬於人民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