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視頻>>要聞

周曉虹:科學防治致盲眼病——青光眼

2022年11月01日10:27 |
小字號

主持人:大家好,歡迎觀看人民網視頻訪談,我是文彥。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也是排名首位的不可逆致盲眼病。青光眼發病隱蔽,早期難以發現,那麼如何正確防治青光眼?青光眼的表現特征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來到重慶南坪愛爾眼科醫院,邀請到該院青光眼白內障科副主任周曉虹,和我們一起聊一聊青光眼防治的相關話題。周主任,你好!

周曉虹: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目前大眾對於青光眼的認知仍然較低,那麼,青光眼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呢?

周曉虹:青光眼是一種發病率較高,能致盲的眼病,且致盲之后以目前的醫療手段沒有辦法恢復視力,后果是比較嚴重的。青光眼大部分原因是眼球內部的壓力增高,壓迫了眼球后面的視神經,導致視神經逐漸萎縮,人眼看東西的范圍逐漸縮小,最后完全關閉而失明。眼壓急性升高的時候,角膜會水腫,人眼看東西會發霧,患者的眼睛會呈現出灰藍色。

主持人:青光眼有什麼症狀,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患有青光眼呢?

周曉虹:急性的青光眼發作時會有明顯症狀,一側眼脹痛,視力急劇下降,看燈光有彩虹樣的光環,甚至還伴隨同側的頭痛、惡心、嘔吐等症狀。容易被誤診為急性胃腸道炎,或者神經系統的疾病。

慢性的青光眼發病非常隱匿,很難被發現,幾乎沒有什麼症狀,即使有些眼脹,鼻根酸脹也很容易被忽略掉,以為只是視疲勞,或者休息不好。很多人不以為然,等到視野明顯縮小,有遮擋感的時候,甚至發現一隻眼已經看不到了才會就醫,但這個階段往往已經到了中晚期。所以隱匿的青光眼又常常被稱為“視力的小偷”。隨著疾病科普知識的宣傳,大眾對於疾病早期檢查的重要性已經開始重視,青光眼也是如此,早發現早治療才能取得更好的預后效果。

主持人:青光眼是老年人才會得的眼病嗎?它和白內障有什麼區別?

周曉虹:青光眼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它覆蓋了全年齡階段的人群,包括剛出生的嬰幼兒、青少年、成年人,在40歲前的發病率較低,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也越來越高。

此外,青光眼和白內障是兩種不同的眼病,白內障是晶狀體混濁,而青光眼是病理性眼壓增高導致視神經萎縮。打個比方,眼球好比攝像頭,視神經好比數據線,白內障是攝像頭裡面的聚焦鏡頭模糊了,把混濁的白內障摘除,相當於把攝像頭換成清晰的鏡頭,又可以拍照了。而青光眼是攝像頭后面的數據線壞了,不能傳輸圖像到大腦裡面。假如患者有青光眼又合並白內障,要做白內障手術,但是視神經是壞的,那麼手術以后他仍然可能看不到。過熟的白內障會引發青光眼,白內障手術后對於眼壓的控制會更好。所以,這兩種眼病雖然不同,但是又聯系得非常緊密。

主持人:青光眼會遺傳嗎?哪些人群更容易患上青光眼呢?

周曉虹:有5大類人群比較容易患青光眼:第一類就是眼壓高的人群﹔第二類是患高度近視或高度遠視的人群﹔第三類是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的人群﹔第四類是眼睛曾經受外傷的人群﹔第五類就是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群,也就是說,青光眼是有遺傳可能的。

主持人:青光眼不能被治愈,那治療還有意義嗎?得了青光眼該怎麼治療呢?

周曉虹:目前治療青光眼的手段非常多,有藥物治療、激光、手術等方法。青光眼是終身的疾病,也是緩慢發展的過程。如果早期發現,視神經視功能還沒有大面積受損,應該好好治療,讓青光眼停止發展,停止損害視力。即使是晚期的青光眼,視神經視野已經很差,依然建議進行治療,幫助患者保存現有視力,不讓視力完全丟失,維持生活自理能力,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主持人:青光眼該怎麼選擇治療方案呢?手術是否能“一勞永逸”?

周曉虹:青光眼分為原發性青光眼、繼發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以及混合性青光眼。繼發性青光眼裡面原因就更多了,包括炎症、外傷、亂用激素、晶狀體相關等。所以青光眼是病因復雜,過程千差萬別的疑難性眼病。患者也是非常個性化的,比如藥物治療,同樣的藥物在不同患者身上降眼壓的效果並不一致,有人敏感,有人不敏感,還有的人可能對藥物過敏。

激光和手術的方式也很多,需要根據患者的青光眼類型、程度、病因,甚至是患者的生活習慣等來進行個性化的選擇。與此同時,所有的治療都要面臨青光眼有沒有在變化進展的問題,所以沒有什麼治療可以一勞永逸,包括手術,需要依靠終身定期的隨訪觀察來調整治療策略和方案,從而控制青光眼的發展。

主持人:有哪些“壞習慣”會對青光眼不利?日常生活中應該怎麼預防青光眼呢?

周曉虹:有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熬夜、長時間在暗室看手機、過度用眼等,都可能促使青光眼的發作。此外,性格急躁、焦慮、情緒不穩定,也容易促使眼壓升高。建議大家改掉不良的生活習慣,不熬夜、不過度用眼、保持心情平和。部分檢查發現前房較淺的患者也建議不要長時間待在暗室裡,比如黑暗的電影院、博物館等。最后易患人群建議定期到眼科進行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謝周主任的分享,同時感謝大家的關注,再見!

周曉虹:再見!

(責編:劉祎、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