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治外調”中醫教你如何在冬季養好皮膚

入冬以來,皮膚科門診瘙痒患者增多,榮昌區中醫院中醫皮膚性病學碩士研究生、主治醫師薛春龍表示,這固然與秋冬季氣候干燥密切相關。“這些患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洗澡過勤,過度使用洗滌物品,甚至多次熱水澡、用力搓澡。這樣做的后果就是破壞了皮膚保濕功能,瘙痒隨之而來。”
怎樣在冬季趕走干燥,中醫有什麼方法?對此,薛春龍進行了解答。
“首先需要做好內治。”薛春龍介紹,秋燥之氣侵入體內,先傷及肺,導致肺少滋養,因而通過中醫辨証論治進行調理,可以用一些滋陰潤肺的中藥,如玉竹、麥冬、西洋參等滋陰養肺從而潤養肌膚,還可以選擇一些滋陰養肺的食品如梨、百合、黑豆、核桃等進行食用。
其次還要做好外調工作:
1、潤膚保濕
秋季沐浴后使用安全溫和的潤膚產品很有必要,最好是無香料無防腐劑的身體乳,如白凡士林,尿素乳膏、維生素E軟膏等。該季可以適當減少洗澡次數,避免使用鹼性肥皂。
另外建議多喝水,每天早晚可沖服蜂蜜水,防止便秘。多吃瓜果蔬菜,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類食品等。此外,洗澡時間不宜太長,10分鐘左右﹔水溫不宜過熱,40攝氏度為宜﹔洗滌次數不宜過頻,老年人一周一次﹔不宜大量使用沐浴露、香皂甚至肥皂。頸部、腋下可以用溫和的沐浴露洗一下,其他部位用溫水淋浴沖一沖即可。不能用力搓澡,老人洗澡后最好在5分鐘內在身上涂抹一些保濕潤膚品,以減少皮膚瘙痒發生。
每次洗澡后需要及時更換內衣,盡量選擇質地相對柔軟的純棉衣物,而羊毛及纖維織品會刺激皮膚,造成瘙痒。如果瘙痒發生,需要避免搔抓刺激,因為反反復復搔抓可使局部的感覺神經更加興奮、敏感,使瘙痒進一步加重,從而形成瘙痒-搔抓-瘙痒的惡性循環。必要時可以使用一些具有止痒的藥膏。
2、適當按摩
建議適當地進行按摩,如穴位按摩、耳穴點揉、手法按摩等,給予皮膚一定刺激,加快皮膚血液循環,從而促進人體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使皮膚組織功能得到增強,從而使皮膚更具活力。
按摩之后再涂抹一些保濕潤膚品,讓皮膚獲得更多水分養分,使皮膚屏障功能得以正常,皮膚免受外界不良物質的刺激和侵擾而得皮膚病。(榮昌區中醫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