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視頻>>要聞

中醫與兒童發育

2022年11月09日17:56 |
小字號

主持人:大家好,歡迎觀看人民網健康視頻節目,我是文彥。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關心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的問題,比如個子矮、發育早、小動作多、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困難、肥胖等,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我們視野中。關於兒童成長及發育方面的疾病治療,我們平時可能更多的是從西醫理念去接觸了解。今天,我們邀請到重慶小米熊兒童醫院康復住院病區主任周濤,從中醫的角度和我們一起聊一聊兒童生長發育方面的問題。周主任,你好!

周濤: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中醫是如何看待兒童發育這個問題的?

周濤:從中醫來講,兒童的發育問題我們一般拆分開為生長和發育,生長就是我們現在家長普遍關注的身高、長個,發育就是性早熟、肥胖,以及發育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一些障礙,比如語言、運動、智力方面的發育遲緩、腦癱、注意力缺陷多動、學習困難等。中醫方面如何看待孩子發育,我這裡以大家都比較關注的身高方面的問題舉例。

首先呢,中醫認為,孩子長不長個兒,腎說了算。家長們也都知道,孩子的身高是由骨骼決定的,而骨骼的生長發育,有賴於骨髓的充盈及其所提供的營養。在中醫裡面有這樣一句話,“腎主骨生髓”,就是說腎決定了骨骼的發育。同時,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是孩子一切發育的基礎,當然也包括孩子的身高發育,在這一點上,西醫上也有身高70%靠遺傳的類似觀點。

那麼另外30%,孩子的身高能發育到什麼程度,發育的過程中會不會出現早熟、肥胖等問題,就主要受脾胃這塊的影響了,比如營養的吸收消化、睡眠質量、身體氣血、疾病抵抗力等。

主持人:中醫對於兒童發育方面的管理,有哪些特色呢?

周濤:中醫從調整人體的陰陽,提升人體能力,強調預防為主,養生輔助,同時還強調心理健康﹔而西醫則是講究對症處理,身體出現什麼症狀,就治療什麼。中醫還有一點,講究天人相應,認為人體會隨四季氣候的更替變化,做出規律性的生理適應,進行自我調節。所以中醫管理兒童發育問題,也遵循這個四時調養的大原理,就是在不同的季節,會有不同的重點調養方向,總結起來就是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秋養肺、冬養腎。

比如春養肝,春季機體活動量增加,新陳代謝逐漸增快,也是我們普遍認為最適合促進身高增長的季節。中醫認為春氣通肝,此時養肝可以回升體內陽氣,促進氣血暢通,中醫此時調養偏向於調養兒童的肝臟,促進兒童的生長發育。

夏天天氣炎熱,晝長夜短,氣候干燥,中醫調理偏向養“心”,即包括心臟在內的整個神經系統,甚至精神心理因素。從夏季到長夏的時候,中醫認為這塊主脾胃,處於轉化和成熟的重要階段,所以這個季節我們調整脾胃的話效果會更好。

到了秋天,氣候相對干燥,干冷空氣容易侵害和損傷黏膜導致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影響孩子發育,中醫認為秋天與肺氣相通,所以在秋季調理肺部可以起到更好地提高身體抵抗力的作用,孩子抵抗力好了,各種疾病自然就少了。

到了冬天,天氣變冷,人體代謝速度減慢,為防患病,冬季應養精蓄銳和儲存元氣。腎具有藏精氣的功能,在養生方面剛好順應了冬季的收藏之勢,因此冬季需要養腎護腎。

主持人:兒童的哪些發育問題可以用中醫進行管理呢?

周濤:其實中醫在兒童各種發育發面的介入范圍是比較廣泛的,以我現在主要接診的孩子為例,大致可以分為幾個方面的類型:

第一個,兒童神經發育類疾病,比如腦癱、智力發育障礙、癲癇、孤獨症譜系障礙等,中醫比較常用的是中醫針刺療法、穴位注射等方式進行相應穴位的針對性治療,刺激腦部神經的發育和功能恢復,這種一般對3歲以下小年齡段的孩子效果最佳。孩子大腦一般在6歲發育基本完成,年紀小的孩子大腦本身處在發育過程中,早干預康復效果更佳。

第二種,行為發育障礙類的孩子,比如ADHD、抽動症、語言發育遲緩、遺尿症等,這一塊我們比較常用到傳統中藥、針刺、穴位貼敷等治療方式。

第三種,生長發育類疾病,目前比較多的就是矮小兒、性早熟、肥胖兒童的治療,常用的治療方式還是中藥、針刺療法、穴位注射這些。

第四種,兒童常規身體調理,比如調養脾胃、促進睡眠、提高寶寶身體抵抗力等,經常會用到中醫推拿、中藥膏方、藥膳食補這些方式。

最后,部分心理方面的問題中醫也可以協助解決,比如兒童焦慮、抑郁等情況下的睡眠問題、食欲問題等。

主持人:中醫管理兒童發育問題,主要適合哪些孩子?

周濤:中醫管理兒童發育問題,主要適合以下幾種情況的孩子:

第一,中醫與西醫結合治療。這其實也是我們臨床運用得最多的一種,不管是在管理孩子的身高、性早熟、肥胖這類生長發育內分泌疾病上,還是在其他,比如兒童神經及行為發育疾病,如腦癱、各種發育遲緩、孤獨症譜系障礙等疾病的診療上,中醫都有很多行之有效的診療方法,與西醫進行聯合診療,效果比單獨西醫治療好很多。

第二,不適合西醫方式進行診療。西醫是把人體分為各個臟器,在診療上針對性很強,很多方式在治療前會有一定的檢查、檢驗指標,比如生長激素注射,會根據孩子情況檢測生長激素、肝腎功、腦部核磁等情況,如果某些項目不符合診療指標,那麼就不能用相應的治療。在中醫這方面,相對的限制要小一些,所以有些時候一些西醫不能處理的,中醫是可以進行系統性的管理。

第三,不想通過西藥方式進行治療。還是以長高為例,現在主流還是以注射生長激素幫助孩子長高,雖然目前臨床使用的生長激素對孩子幾乎沒有什麼不好的影響,但是部分孩子,比如不缺生長激素、不適合打生長激素、不想通過打生長激素長高,還有比如家長擔心孩子能不能長期堅持每天注射保証治療效果,以及生長激素的注射期間需要定期觀測各項指標等情況,針對這部分人群,中醫就是很好的一種診療方式了。

另外,不管是兒童發育哪個方面出現了問題,更小年段的孩子選擇中醫,尤其是中藥方式進行干預效果比大年齡段孩子要好,特別表現在12歲以下的兒童,對中藥藥理作用反應更加敏感,使用中醫管理成長發育中的各種問題療效會更明顯。

主持人:中醫的哪些方式方法可以用在兒童發育方面的管理上?

周濤:中醫方式管理兒童發育問題,既可以作為單獨的治療調理,也可以與西醫聯合診療,起到1+1>2的效果。現在臨床我們比較常用的中醫方式有以下這些:

1、中藥。可能很多小朋友比較抗拒中藥,畢竟比較苦。其實我們現在的中藥,為了讓小朋友們不那麼抗拒,在口味和便攜性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良,還有中藥顆粒劑、中藥膏方等,口感上面也做了提升,吃藥不再那麼苦了。

2、中醫推拿。中醫小兒推拿可以根據每個孩子體質的不同,挑選相應的經脈和穴位,搭配不同的手法施治,不僅能幫助孩子長高,還能起到調和脾胃、增強體質、調理氣血、益智健腦等效果。中醫康復推拿則針對性更強,主要適合肌張力異常、部分發育障礙的孩子。

3、針刺治療。主要是頭針,即在頭部特定的刺激區運用針刺來防治疾病,可增加皮層相應部位的血流量,改善皮層缺血缺氧狀態,以減輕組織損傷,使肢體肌力和關節功能得以改善、恢復。

4、穴位敷貼。將藥物研為細末,與各種不同的液體調制成糊狀制劑,敷貼於特定穴位或患部治療疾病,這個主要用於治療孩子的發育遲緩、矮小、遺尿等情況。

5、耳穴貼壓。在耳朵表皮貼壓綠豆、小米、王不留行籽或磁粒等,固定按壓,刺激經絡穴位,疏通脈絡,達到治療效果。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謝周主任的分享,同時感謝大家的關注,再見!

周濤:再見!

(責編:劉祎、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