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教育>>中小學

重慶市第八中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周迎春:黨建引領 學段貫通

2023年01月13日11:58 |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小字號

近年來,重慶教育系統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為展現重慶教育系統在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等方面取得的成績,人民網重慶頻道聯合重慶部分區縣教育主管部門推出《“立德樹人守初心 培根鑄魂育新人”重慶基礎教育百名校長署名文章》大型主題宣傳。

人民網重慶1月13日電 “全體黨員干部、黨員教師和教職工積極開展學段貫通、融合育人實踐探索,形成了‘一核引領,四維融合’的普通高中與大學融合育人范式,為學生適應高等教育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為新時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提供實踐案例。”

近日,重慶市第八中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周迎春在署名文章《黨建引領 學段貫通》中談到,八中人將再接再厲,進一步擴大融合育人的學段范圍,牽頭探索“學前-小學-中學-大學”融合育人體系,充分發揮智慧校園和智慧雲課堂等新技術成果潛能,深度推進“三創教育”改革,形成跨學段、跨學科段、跨區域的全面融合,助力基礎教育智能化、融通化、集群化,助推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建設,為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作出積極貢獻。(胡虹、代崢、林果)

以下為文章全文:

黨建引領 學段貫通

周迎春

近年來,重慶八中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認真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切實加強黨的建設,通過抓黨風、帶教風、促學風、樹校風,推動了育人質量的全面躍升。特別是,針對新時代如何更好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這一重大課題,全體黨員干部、黨員教師和教職工積極開展學段貫通、融合育人實踐探索,形成了“一核引領,四維融合”的普通高中與大學融合育人范式,為學生適應高等教育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為新時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提供實踐案例。

確立融合教育理念:學段貫通,融合育人

人的成長是一個連續的過程,理想的教育應該是早期保教、學前教育、小學教育、中學教育、大學教育和職后教育的逐步疊加與有機結合。其中,中學教育與大學教育對人的終身發展尤為關鍵,二者應當密切聯系、相互協調、同步共振

在多年基礎教育工作實踐中,我們發現普通高中與大學的學段教育缺乏有效銜接。存在育人理念缺乏融合,課程、教學缺乏銜接,評價方法缺乏關聯等問題,忽視了學生成長的連續性,妨礙了學生學習的漸進性,影響了學生發展的全面性。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提出“樹立系統培養觀念,推進小學、中學、大學有機銜接”,要求用系統的、整體的思維推進育人方式改革。

八中學子研究性學習答辯現場。重慶市第八中學校供圖

八中學子研究性學習答辯現場。重慶市第八中學校供圖

基於上述,重慶八中確立了“學段貫通,融合育人”的教育理念,以培養有擔當精神、創新能力的時代新人為育人宗旨,開展普通高中與大學融合育人實踐探索。經過十余年不懈努力,在課程體系、教學方式、實施機制、評價方法等方面進行了跨學段融合創新,取得了一定經驗與成效。

開創融合教育路徑:項目多元,方式多樣

《綱要》提出,學校教育要“探索貫穿各級各類教育的創新人才培養途徑”。為此,重慶八中進行了多路徑探索、全方位構建,形成了方式多樣,項目多元的融合教育實施路徑。

確立“學段貫通,融合育人”的核心理念,實現理念融合。我們提出“學段貫通,融合育人”理念,指向高中與大學教育的雙向賦能和協同創新,體現跨學段整體育人功能的回歸。“學段貫通”是指把人的教育視為一個整體,打破學段間隔離,進行縱向有機銜接,通過學段間資源共享、課程共建、項目共振,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學生持續發展﹔“融合育人”是指多維度多方式育人,即通過理念、課程、教學方式、評價、機制等教育要素的多維協調配合,以及跨學段、跨學科、跨區域等多方式融合育人,實現學校系統培養,學生多元發展。

社團課程中的扎染社學生展示扎染成果。重慶市第八中學校供圖

社團課程中的扎染社學生展示扎染成果。重慶市第八中學校供圖

建構“三層六元”融合課程體系,實現課程貫通。我們在國家課程方案基礎上,與大學在課程開發、課程實施、課程管理、課程評價上進行學段間全面協作,構建起基礎課程、拓展課程、卓越課程,逐層遞進的“三層六元”課程體系,為融合育人奠定實施基礎。

實施“以學為本”的教學方式,實現教學方式貫通。我們強化與大學共通的、凸顯學習主體的教學方式:體驗式教學、課題研究式教學、項目設計式教學等,通過深化教學方式改革,促進“以學為本”的學習方式變革,培養學生自信積極的態度、自主獨立的行動和自律堅韌的精神等優秀學習品質。

創生“跨段跟蹤”發展性評價方法,實現評價貫通。為達成不同學段育人目標的統一,形成教育評價的貫通,學校與西南大學等共同研制,形成以自主規劃力、學科學習力、融合適應力、持續發展力“四力融合”為內容,以“跨段協同,反向導引”為機制的發展性評價方法。對學生在高中階段進行過程性、綜合性、多維度評價﹔延伸評價學段,在學生升入大學后進行跟蹤評價,更加長效、系統地判斷學生的真實發展態勢,並以此反向導引,理性、客觀地進行融合育人效能評估,優化調整高中人才培養體系。

卓越課程之院士課堂。重慶市第八中學校供圖

卓越課程之院士課堂。重慶市第八中學校供圖

構建“共享共建共振”的實施機制,實現機制貫通。學校與大學有效合作對接,在各地高中廣泛實踐,逐步建立了“資源共享、課程共建、項目共振”的協同育人機制。資源共享,與北京大學、重慶大學等高校合作,在課程資源、課題項目、師資力量、設備場館等方面共享互助,為融合育人提供資源保障﹔通過“融合教育雲平台”“智慧雲校聯盟”等與合作中學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引領輻射。課程共建,以高中教師為主體、大學教師協同的方式進行融合課程開發,從師資配備、教材編寫、課堂教學、考試評價、活動開展等方面全面協作,為融合育人的系統構建和長效實施奠基。項目共振,與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開展教師項目式學習培訓,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立“機器人與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基地”,與重慶大學等開展“雛鷹計劃”,與重慶師范大學開展“虛擬仿真實驗”項目,與多所高校合作成立“融合育人協作體”“人才共育基地”,為融合育人提供平台支持。

形成融合教育成果:人才多元、品質發展

重構育人體系,實現跨學段集群探索。融合育人構建了貫通育人、全面育人、育創新之人的學校育人體系,形成了學生自主選擇、自由發展、自信成長的良好態勢,建立了跨學段集群探索的教育樣態。以2019-2020學年為例,一體化課程和智慧雲課程中,各學科《一體化課程學科跨段知識融合點及學科思維滲透點指南》均實現與大學教師共研﹔三創課程中,大學教師參與24門主題課程研發並培訓指導我校教師教學實施﹔拓展課程中,與大學共同開發18門精修課程,大學教師開設並參與指導65個研究性學習課題、42個社團、18個研學團﹔卓越課程中,由院士和大學教授開設了17個專題講座、6門創新課、12個拔尖項目。

構成育人合力,在校學生全面發展。近年來,在校學生獲省級、國家級中學生科技創新類獎項273項﹔2018年,學生馮路橋《基於摩擦生電原理拉哨狀功能裝置的構造與應用研究》項目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最高獎“中國科協主席獎”﹔學生參加各類藝術比賽獲省級、國家級獎項448項﹔獲71個國家級、國際體育比賽獎項,其中田徑、排球等獲268個省級冠軍﹔學生參加奧林匹克競賽獲省級一等獎牌664枚,國家級和國際獎牌157枚。

實現可持續發展,畢業學生后勁充足。普通高中與大學融合育人實踐提升了學生“樂於學習、長於合作、善於求真、勇於創新”的多元發展能力,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近年來,學生發展后勁充足,進入大學后逾9000人次獲校級以上各類獎項或表彰,158人次獲得國際、國家獎項。

變革育人方式,學校持續高品質發展。在融合育人探索中,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范校”“小平科技創新實驗室”“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等187項榮譽。“重慶市青少年創新后備人才早期培養實踐研究及應用”獲重慶市政府成果獎,“普通高中與大學融合育人實踐探索”獲重慶市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

聯合22所高校,成立“中學與大學融合育人協作體”。重慶市第八中學校供圖

聯合22所高校,成立“中學與大學融合育人協作體”。重慶市第八中學校供圖

學校聯合北京大學、同濟大學、重慶大學等22所高校,成立“中學與大學融合育人協作體”。被36所高校確立為優質生源基地。與4個縣政府簽訂校地合作協議,與126所國內中學共建共享融合教育資源,與10個國家35所學校開展融合教育交流。產生了廣泛的積極的社會影響和國際影響。中國科協評價重慶八中融合育人能“更好服務青少年創新人才培養”,並報送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

在融合教育理念的實施下,重慶八中通過貫通學段,融合育人,打通了向大學的育人通道,豐富了育人策略。學生個性發展得以充分挖掘,因材施教得以切實保障,學校五育並舉、全面育人,育人品質得到極大提升。

重慶八中首屆國際節上“三創課程展示”。重慶市第八中學校供圖

重慶八中首屆國際節上“三創課程展示”。重慶市第八中學校供圖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是未來事業,普通高中與大學跨學段融合育人實踐探索是對國家需求和未來呼喚的一次積極應答,是八中人對時代使命和職業情懷的勇敢肩負。八中人將再接再厲,進一步擴大融合育人的學段范圍,牽頭探索“學前-小學-中學-大學”融合育人體系,充分發揮智慧校園和智慧雲課堂等新技術成果潛能,深度推進“三創教育”改革,形成跨學段、跨學科段、跨區域的全面融合,助力基礎教育智能化、融通化、集群化,助推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建設,為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作出積極貢獻!

(責編:黃凌、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