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頭圖

山區農業如何搭乘數字化快車

2023年03月01日08:47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萬州區甘寧鎮同鑫農業園番茄數字工廠,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日常維護。(資料圖片)記者 齊嵐森 攝/視覺重慶

萬州區甘寧鎮同鑫農業園番茄數字工廠,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日常維護。(資料圖片)記者 齊嵐森 攝/視覺重慶

佩戴耳標的黑山羊。通訊員 黃舒 攝/視覺重慶

佩戴耳標的黑山羊。通訊員 黃舒 攝/視覺重慶

2月4日,北碚區金刀峽鎮“魚菜共生”鱸魚養殖基地,工作人員正在投放魚飼料。首席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

2月4日,北碚區金刀峽鎮“魚菜共生”鱸魚養殖基地,工作人員正在投放魚飼料。首席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

核心提示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指出要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農業等重點領域加快數字技術創新應用。

在以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5G以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引領的浪潮下,山地丘陵面積佔比九成多的重慶,數字農業發展狀況如何?還存在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又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加快發展?近日,重慶日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跑出“數”度——

農業正加快數字化轉型

電子耳標耳牌時刻記錄黑山羊的身份信息和狀態﹔智能定位器可設置安全范圍,通過圍欄保護智能追蹤……

在這些數字技術的幫助下,如今,大足黑山羊保種場種羊配種分娩率從以前的60%上升到91%,羔羊成活率達到92%。保種工作有了質的提升,保種場負責人、高級獸醫師黃德利更有信心了。

大足黑山羊是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品種,為了保護好重慶本地優良的畜禽遺傳資源,從2003年開始,黃德利把重心投入到大足黑山羊的保種選育工作上。

“當時,大足黑山羊的特性和價值並未被完全發現,部分村民引進川東白山羊、南江黃羊、波爾山羊等品種無序雜交。”黃德利說,為了讓品種純化,必須防止近親繁殖,僅靠傳統養殖經驗,這項工作的效率不高。

如何精准高效做到黑山羊品種純化?投用智慧養殖系統后,這一問題迎刃而解——

技術員給每隻黑山羊佩戴了電子耳標,“電子耳標相當於它們的‘身份証’。”黃德利說,每隻羊的血緣關系都被錄入信息庫,配種時隻要查閱其血緣關系,就可有效避免近親繁殖,同時還可通過採集它的長勢等相關指標數據,與它的雙親進行對比,這樣就能很好地判斷是否有選育優勢。

同時,利用5G技術,保種場增加了視頻監控、電子圍欄等智能設備,通過傳感器實現整個保種場各項指標的智能監測。

“過去,保種場的溫度濕度、氨氣、糞便清理、山羊生長狀態全靠人工判斷,費時費力又無法做到實時監測,山羊生病是常有的事。現在一目了然,基本能做到精准發現、及時治療。”黃德利說,目前,大足黑山羊種羊存欄達到了2000隻。

數字農業應用的場景在重慶農村已較為普遍。

在渝北區大盛鎮青龍村的全國首個丘陵山地數字化無人果園,通過智慧化的管理平台可提前推測每株樹體果實的產量,為無人機施肥、用藥、灌溉等提供全過程科學指導﹔在市農科院現代農業高科技園區的“魚菜共生AI工廠”,蔬菜栽培、病虫害巡檢、魚生命體征監測等實現了智能化作業,魚糞通過水資源化處理轉化為水溶性肥料,實現了種養循環全利用﹔榮昌區打造國家級生豬大數據中心,搭建智慧養殖管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豬肉溯源大數據等智慧畜牧綜合服務平台,構建起覆蓋全國各區域、產業全鏈條的數據採集體系,減少養殖戶交易環節和交易成本,促進了生豬產業數字化發展……

市農業農村委信息化處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通過實施“智慧農業·數字鄉村”建設工程,農業領域正加快數字化轉型,全市建成市級智慧農業試驗示范基地270個。2021年我市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總體水平達43.3%,高於全國平均水平5.4個百分點,位居西部地區第一、全國第七。

望“數”興嘆——

人才匱乏等問題亟待解決

盡管數字化對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很有幫助,但投入大、人才匱乏等瓶頸問題,讓不少經營主體望“數”興嘆。

重慶金玖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昌永就遭遇了這樣的尷尬。

郭昌永曾是沿海一家企業負責工業智能化設計的工程師,2017年回到永川區仙龍鎮金石村,流轉400畝土地種柑橘和桃子。

郭昌永採用的是傳統人工種植管理模式,創業前三年他基本沒賺錢——每年工人的工資佔公司全部支出的六成以上。工人由於年齡偏大,勞動效率低,果園種植管護水平低下。

2020年,郭昌永投入幾百萬元,為果園配置溫濕監測系統、水肥一體化、小型氣象站等智能化設備。“精准高效!在手機上輕輕一點,水肥一體化系統立馬就會啟動,它一天完成的工作量相當於以前20個人干5天。”

效率和成本問題解決后,一個新問題隨之而來——數字農業技術員缺乏。為招攬人才,郭昌永經常到一線城市去“搶”人,但經常是鎩羽而歸。

郭昌永為讓操作人員盡快上手,提前把設備的參數設置好,然后交給工人一鍵啟動開關進行簡單操作。他物色了幾個年輕的務工人員,一方面給他們講解每台智能設備的工作原理、設備的維護、基地種植數據如何鏈接“雲平台”等等,另一方面,為他們報名參加各種數字農業培訓班。通過兩年多的培養,最終僅有少數人勉強學會管理和運用智能化設備。

榮昌區龍集鎮六合村葡萄種植大戶李盛勇則為農業智能化設備的高昂投入傷神。

為了節約生產成本,李盛勇夫妻倆和工人幾乎每天泡在地裡干活,“累得喘不過氣,但種植效率一直上不去。”在朋友建議下,李盛勇接觸到了農業物聯網等智能化設備,想給果園配備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但一打聽價格,要二三十萬元,“辛辛苦苦忙活一年,我還賺不到20萬元,設備太貴了,不劃算。”精打細算的李盛勇最后隻掏了兩萬元,在葡萄架下安裝手動控制的管網,也算是減輕了一點勞動強度,減少了人工支出。

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坦言,除了投入大、人才匱乏外,數字農業還面臨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補貼力度不夠、數據集成分析運用不充分等諸多問題。

“數”戰“數”決——

用數字化為山區農業賦能

數字農業前景看好,前路卻漫漫。北碚區農業農村委科教生態科工作人員涂勛初一直在前行中探索。

涂勛初從事畜牧技術指導和培訓工作有30多年時間,在當地算得上是一名畜牧專家。農業物聯網、數字技術的興起,讓他時常覺得本領“恐慌”:“養殖場配備溫濕檢測器、自動投料等設備后,一個人可精准管理成百上千頭牲畜的生長,這在以前簡直不敢想。自己對數字化養殖技術沒搞得很懂,還要給農戶講解,害怕他們也聽不明白。”

為全面掌握數字化養殖技術,涂勛初除了參加市區兩級組織的數字農業技術培訓外,還到浙江、四川等省市向當地數字農業專家請教學習。白天聽講座、晚上查閱農業數字化相關書籍,經過兩年多的學習,他對數字農業有了深刻理解。后來他作為區裡數字農業專家定期為農技干部上課。

在重慶,還有許多像涂勛初一樣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在不斷探索用數字化為山區農業賦能。

比如,榮昌區在龍集鎮進行首個全域數字鄉村建設試點,打造智慧水產養殖管理等農業產業數字化平台。同時,與四川毗鄰鎮合作,共同培養農產品電商直播等人才。

市農業農村委一方面通過開展各類培訓,為基層經營主體講解數字農業相關知識,另一方面針對全市的農技站長、信息化科長開展數字農業技術培訓。同時,還將聯合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實施英才計劃,引進多名數字農業高精尖人才。

市教委擬選定西南大學、重慶師范大學等5所院校開設智慧農業學院,為智慧農業發展儲備專業人才。市委網信辦聯合中國移動12582基地農信中心繼續開展“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行動,培育更多數字化實用人才。

針對經營主體數字農業應用積極性不高,市農業農村委一方面鼓勵廠家優化智能設備,降低數字農業成本。另一方面開展智慧農業專項試驗示范,今年計劃建設20個基地,這些基地將根據規模大小分別給予300萬元和100萬元的補助。

此外,為完善鄉村通信網絡建設,重慶啟動了市數字鄉村網絡發展“五提升一補盲”行動,實現自然村移動網絡和光纖網絡未覆蓋區域動態清零,力爭到2025年全市行政村5G通達率達80%,為推進數字農業發展奠定基礎。(記者 趙偉平)

相關新聞>>>

重慶將建西部智慧農業示范區

重慶日報訊 (記者 趙偉平)2月28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委獲悉,根據《重慶市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到2025年重慶基本建成西部“智慧農業·數字鄉村”示范區。

《規劃》明確提出:要以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為發展主線,以數字技術與農業農村經濟深度融合為主攻方向,重點實施農業農村大數據建設、提升產業智慧化水平、促進經營服務智能化轉型、推動數字農業農村技術創新應用、打造整合協同的信息化應用體系五大任務。

為此,我市將實施十項數字農業農村建設重點工程(見下表),到2025年,農業農村基礎數據資源採集和匯聚體系基本建成,天空地一體化農業農村監測網絡實現全域覆蓋,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基本形成,全市農業數字經濟增加值達150億元,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240億元,農村互聯網普及率達70%以上,農村綜合信息服務站行政村覆蓋率達100%。

十項數字農業農村建設重點工程

1.農業農村大數據工程

2.基礎數據資源採集匯聚工程

3.農業農村天空地智慧化監測工程

4.單品種全產業鏈大數據工程

5.智慧農業推廣應用工程

6.經營數字化改造工程

7.新業態數字化提升工程

8.數字農業農村信息服務工程

9.數字農業農村科技創新工程

10.政務信息化建設工程

(責編:黃凌、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