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頭條

讓工業設計成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引擎

重慶提速創建“設計之都”

2023年04月02日09:26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設計機構

重慶已建成10個國家級、101個市級工業設計中心,另有22個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和1個國家工業設計研究院在渝設立分支機構

設計人才

截至目前,重慶工業設計產業領域有設計從業人員5000余人,每年新增設計產業化項目1000多個,形成百億級產值規模

發展目標

到2025年,力爭建設1個以上國家級數字智能工業設計服務示范平台或園區、培育10家以上數字化智能化為特色的市級工業設計中心、發布100個數字智能產品創新設計示范項目、引進和培養1000名智能設計優秀人才

獲評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稱號,市級財政專項資金將予以一次性獎勵100萬元。日前,我市面向市級工業設計中心稱號企業,征集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培育名單。

今年以來,我市還相繼開展第二批市級設計驅動型企業庫、“好設計賦能高質量”優秀解決示范案例、工業設計賦能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等一攬子圍繞工業設計的征集行動,吸引了眾多設計企業踴躍申報。

當工業設計日漸成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作為全國重要制造業基地並提出創建“設計之都”的重慶,正通過工業設計助力產業協同創新。

工業設計成為產業創新助推器

“隨著工業化進程加速推進,工業設計的價值越來越凸顯,成為推動產業創新的助推器。”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設計”與“科技”“商業”一道成為推動創新的“三駕馬車”,從需求端到供給端,工業設計已成為供應鏈、創新鏈、價值鏈重構的核心環節之一。

事實上,當前已有不少渝企通過深耕工業設計嘗到甜頭。

例如“重慶造”汽車頭部企業長安汽車近年推出的深藍、阿維塔等多款新能源車型備受市場認可,訂單量逐年增長。

細數不難發現,這些新車型都在工業設計上進行了大膽突破,包括外觀設計、內飾選擇、性能配備等多方面都獨具特色。

“發展工業設計不僅能增強制造企業的創新力和競爭力,對塑造經濟增長新動能和推動企業走向國際化也有重要意義。”重慶工業設計產業聯盟負責人表示,工業設計具有創新活躍度高、產業融合度大、帶動作用強等特點,是推動產業創新發展、提高附加值、成就品牌的驅動力,越來越多企業開始搶佔這一產業競爭的戰略制高點。

大數據智能化加速工業設計發展

推動工業設計發展,大數據智能化應用發揮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以說,大數據智能化浪潮為我市工業設計發展提供了絕佳契機,帶動行業加速發展。”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指引下,我市通過大力推動工業設計與大數據智能化融合發展,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比如,作為全市首個獲評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的重慶浪尖渝力科技有限公司,近年來通過借助大數據智能化,與段記西服等多家渝企達成合作,提供了一攬子整體設計解決方案。“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興技術不僅為工業設計發展提供了新方向、新路徑,也帶來更大的市場空間。”浪尖渝力負責人說。

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全市已培育建成京東方、重慶偉星建材等一大批市級工業設計中心,在此基礎上,包括錦暉陶瓷、長安汽車、宗申等多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吸引浪尖、博樂等多家國內知名工業設計公司落戶重慶,形成了豬八戒、忽米網等一批“互聯網+工業設計”服務創新平台。

截至目前,全市工業設計產業領域有設計從業人員5000余人,每年新增設計產業化項目1000多個,形成百億級產值規模。

多措並舉推動工業設計上台階

近兩年來,重慶多次在工業設計領域布局,推動工業設計再上台階——

2021年7月,《重慶市工業設計數字化智能化提升專項行動方案》出台,提出到2025年,力爭建設1個以上國家級數字智能工業設計服務示范平台或園區、培育10家以上數字化智能化為特色的市級工業設計中心、發布100個數字智能產品創新設計示范項目、引進和培養1000名智能設計優秀人才。

2022年1月,市政府印發《重慶市創建“設計之都”行動方案》,提出力爭到2025年創建成功。

2022年12月,市經信委、市財政局聯合出台《加快創建“設計之都”若干政策》,對推動我市創建“設計之都”出台一批“真金白銀”的獎勵扶持“干貨”。

……

另外從2021年以來,大足、璧山、秀山等區縣先后成立工業設計促進中心或工業設計總部基地,還有工業設計產業園在巴南區開園,工業設計產業城在沙坪壩區啟動,通過工業設計激活創新基因為“重慶造”工業產品賦能,成為不少區縣和渝企共識。目前全市已建成10個國家級、101個市級工業設計中心,另有22個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和1個國家工業設計研究院在渝設立分支機構。

市經信委表示,今年我市將加強市、區縣兩級協作聯動,由兩級政府部門共建工業設計服務體系促進設計資源下沉,同時通過培育一批工業設計機構和設計人才,完成創新設計產品的商業成果轉化“最后一公裡”。(記者 夏元)

(責編:黃凌、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