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明遠教育書院第25期讀書分享會在巴蜀幼兒園舉行

如何在師幼互動全過程落實兒童中心?如何打造高質量、專業化幼兒教師隊伍?如何提升幼兒園保教質量?4月11日,北京明遠教育書院第25期讀書分享會在巴蜀幼兒園舉行。活動採用“現場座談+線上直播”相結合的雙重模式,通過專家解讀、案例分享、現場互動等多種形式,深入探析《讓幼兒教育充滿倫理關懷》,共話幼兒教師專業倫理發展。
活動現場。向詩佳攝
本次分享會由北京明遠教育書院院長、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郭華主持,此書作者巴蜀幼兒園黨總支書記、園長羅虹主講,西南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蘇貴民、北京市豐台第一幼兒園園長朱繼文解讀。
值得一提的是,明遠教育書院創始人、名譽理事長、第四屆“教學大師獎”獲得者顧明遠為本次讀書會致辭。顧明遠表示:“巴蜀幼兒園‘為創造創造可能’的教育實踐重視從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了學生的創新力,值得肯定。”此外,他勉勵教師要不斷追求卓越的內在力量,為推動學前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貢獻力量。
羅虹以“一個新問題”“一個新框架”“一套新機制”“應對新挑戰”展開閱讀分享。她認為,幼兒教師專業倫理規范的內化與踐行推動著教師的專業成長,而當前學前教育大發展對幼兒教師專業性提出嚴峻挑戰。“在充分考量幼兒園工作實際的基礎上,我們建構了一套原創的、體現本土化的‘五維三層’幼兒教師專業倫理規范框架。”
羅虹提到,巴蜀幼兒園通過營造凸顯善美共生價值倡導的辦園文化,配套研制倫理規范內化實踐的培訓課程,構建基於“關懷為本、協同共生”的巴蜀新教研三部曲,幫助教師內化踐行專業倫理規范。
“《讓幼兒教育充滿倫理關懷》在三個方面很好地創新。”探討解讀環節,西南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蘇貴民談到,這本書真正關注到一日生活全過程中充滿關懷與善意的倫理問題,關注到每一位幼兒﹔通過對不同層面、不同程度符合教師行為發展的階段進行描述,架構出新的層次,給予教師良性發展力量與支持。同時,引導教師通過多方面、深層次理解兒童,內化探索並建立起個人認知體系。
北京市豐台第一幼兒園園長朱繼文認為,書中專業倫理規范傳遞著幼兒園管理的兒童觀、教師觀,引領教師高質量發展。同時,強調關注教師和孩子的心理感受,滲透出倫理關懷注重情感性、情境性、關系性的內涵,傳遞著教育的溫暖與美好。
“巴蜀幼兒園對教師專業倫理規范的深度實踐營造了一種新的教育生態,促進了家長、教師、社會和幼兒園之間的相互信任,這也是本書的價值所在。”郭華表示,希望通過本次分享深度解析專業倫理規范的實踐意義,持續挖掘其教育價值,探尋幼兒教師專業倫理規范的內化建設之道,助推學前教育優質發展。(向詩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