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雲助力重慶創迪科技探索公路基礎設施全周期數字化管理

為助推智慧公路建設,華為雲充分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優勢,助力重慶創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創迪科技”)打造“高速路誘導系統運維管理平台”,積極探索公路基礎設施全周期數字化管理、助推車路協同建設。
創迪科技高速路誘導系統運維管理平台。華為雲供圖
智慧高速公路產品需要“安全底座”
重慶創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創立於2003年,是重慶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集研發、銷售、生產及工程設計安裝為一體,致力於提升交通系統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產品線覆蓋LED可變信息標志、智能主動發光交通標志、收費設備管理系統、霧天公路行車安全誘導系統、智慧隧道逃生引導系統、小間距屏等,出口到全球20多個國家。在近日舉辦的第二屆中國(重慶)國際物聯網創新大賽總決賽中,重慶創迪科技的《智能霧區誘導霧燈》也榮獲二等獎殊榮。
重慶創迪科技總經理黃莉介紹說,以前公司主要生產硬件產品,近年來,高速公路的情況越來越復雜、設備設施維護很不方便,而客戶要求越來越精細化,公司就著手打造了“高速路誘導系統運維管理平台”。
據悉,該平台可實現“設備上雲”,高速公路業主單位可以實時監測高速路上的設備運行狀態,更高效地保障行車安全﹔同時不再需要管理人員到現場巡檢,按需維護大幅降低了設備運維成本。可實現“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什麼時候安裝的、什麼時候過了質保期、什麼時候該更換,故障率統計分析等,這些問題無需書面台賬,就能在平台上“一目了然”和存儲。可實現遠程控制,包括開啟、關閉、發布信息等。該平台未來也可成為自動駕駛“車路協同”中邊緣感知的一部分。例如,在智慧霧燈上加裝雷達/紅外檢測、冰雪檢測、防撞檢測等設備。通過該平台集成信息、數據分析,推送前方路況信息給駕乘人員等,降低交通事故發生。
要達成上述功能並不容易。黃莉說,公司在研發過程中需要解決數據處理、分析與存儲等問題,尤其是高速路產品對安全性、穩定性要求很高。如果不法分子侵入網絡,在高速路相關設備顯示屏上發布不當信息,或者造成系統癱瘓,后果不堪設想,所以“安全問題非常重要”。這涉及數據的加密、解密等問題。公司選中華為雲為開發該平台的合作伙伴,一是信賴華為的品牌,二是看重其共創能力。
華為雲助力解決海量數據傳輸/存儲/分析難題
高速路誘導系統運維管理平台需要實時讀取溫濕度、道路可見度等氣象數據,相關數據採集設備“多且分散”,對數據傳輸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該平台對數據的實時接收和處理的要求較高,需要數據接收端有處理海量設備連接能力,同時有海量數據的存儲、計算分析能力。
華為全球SIM聯接服務是基於公有雲的SaaS服務,通過整合設備、模組、網絡、物聯網平台服務,為高速路誘導系統運維管理平台提供了“一站式設備連接管理服務”,實現“設備全球隨時接入,連接異常的及時診斷,流量浪費的提醒”等功能。基於該服務,高速路中的誘導系統、衛生間誘導系統、霧區誘導系統中的相應硬件設備得以聯網,溫濕度、道路可見度、道路狀態等數據可以被讀取,並上傳至雲端,進行統一管理,實現預警。
該服務與業界主流芯片模組合作,提供硬件級可信防護。多種認証方式和加密協議實現數據全鏈路安全。數據隱私保護符合歐盟GDPR標准,小時級異常行為檢測實現主動安全防御。芯、端、邊、管、雲全棧覆蓋,支持多雲部署。
華為雲物聯網平台(IoT 設備接入雲服務)提供海量設備的接入和管理能力,將物理設備聯接到雲,支撐設備數據採集上雲和雲端下發命令給設備進行遠程控制。物聯網數據分析整合物聯網數據集成,清洗,存儲,分析,可視化,為開發者提供一站式服務,降低開發門檻,縮短開發周期,快速實現物聯網數據價值變現。
黃莉表示,華為全球SIM聯接服務方便續費和管理。我國高速路覆蓋范圍越來越大,有的公路處於較偏僻位置,如果使用有線設備聯網傳數據,成本高且有的地方不方便架線。而華為全球SIM聯接服務是用4G,安裝方便,維護也方便。
經過3年研發,高速路誘導系統運維管理平台目前已在重慶部分高速公路試運行。如服務區的智慧衛生間導視系統運用,可以在運維管理平台實時查看衛生間環境數據、能耗監測、蹲位數據可見、人流量統計等數據分析和評估等。根據不同的服務區項目需求設計,可供客戶個性化選擇。
黃莉表示,公司不斷夯實技術,希望給客戶提供更佳的智慧產品,逐步從西南地區推廣到全國。接下來,公司將與華為雲深化合作,完善軟件、倒逼硬件升級,為通暢、安全的公眾出行和提供持續的服務。
華為(重慶)物聯網創新中心。華為雲供圖
華為(重慶)物聯網創新中心,作為重慶經開區管委會攜手華為、拓維信息在渝落地的物聯網創新中心,以推動重慶物聯網、工業、制造產業發展為核心,通過物聯網標准孵化、解決方案創新、應用試點推廣、產業人才培養,助力重慶成為全國物聯網產業生態高地。
面向未來,華為雲將堅持技術創新,踐行技術普惠,使能千行百業智能升級,成為智能升級值得信賴的選擇。(華為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