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基理︱重慶潼南:“雙網”共治 讓群眾件件事情有著落

“夏老師,今天我和老伴不舒服,中午能不能請你們幫忙打包送一份飯菜到樓上來?”4月22日一大早,在重慶市潼南區梓潼街道佳城天下小區,居住在東升樓的樓棟長夏長春手機裡收到了同一棟樓戴大爺的求助信息。
“好的,戴大爺。你和大媽在家好好休息,注意身體。”夏長春通過電話回復道。
中午11點半左右,夏長春來到小區惠民食堂裡,幫戴大爺老兩口打包了一份飯菜,送到老人家裡去。在食堂裡,夏長春還遇見了同為樓棟長的其他小區居民和幾名志願者也在幫忙打包盒飯送到有需要的住戶家去。
梓潼街道社區食堂。人民網 胡虹攝
這是佳城天下小區推動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佳城天下小區堅持黨建引領,統籌推進社會組織、志願服務隊伍、社會公益資源聯動,有效破解基層治理合力不足、針對性不強、服務水平不高等問題,小區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得到極大提升。
4月23日,“大國基理”網絡主題宣傳活動採訪團走進重慶市潼南區,探訪當地創新網上網下綜合推進、一體化高效治理,織密服務網絡、縮短服務半徑、延伸服務觸角,形成線上線下、雙管齊下高效的“雙網”治理格局。
網下:發揮網格優勢 深耕“三農”服務
走進潼南區柏梓鎮郭坡村,灰白筆直的水泥路一直往前延伸,道路兩旁白色的檸檬花開得正盛。“郭坡村,是寶地,民風淳,人心齊”“新農村,建設好,本條約,要牢記”……鄉間小路旁、農家院落中,一條條基層治理宣傳語映入眼帘。
“要施足農家底肥,按照規范間距,做好田間管理,及時人工除草……”早上9時,郭坡村網格員張祖木奔走在田間地頭,給周邊的蔬菜散戶進行技術指導。
“多虧了咱村‘土專家’老張給我技術指導,今年種的高粱管理得都不錯。”村民陳渝笑呵呵地說。
張祖木是遠近聞名的蔬菜種植大戶,也是村裡面的致富帶頭人。
郭坡村綜合服務中心。人民網 胡虹攝
2020年,張祖木成為村裡的網格長,除了日常給村民指導蔬菜種植技術,還要承擔起網格內鄉鄰間的矛盾化解工作。
在常態化網格走訪中,張祖木總結出產業發展的瓶頸,他指導種植技術,普及防病治虫知識,聯合成品銷售等,帶動周圍群眾人均增收8000-10000元。
在柏梓鎮,像張祖木這種網格員還有很多。近年來,該鎮推行“三類人化解三類事”網格化管理機制,發揮8名村兩委成員和11名新型經營主體的影響力和號召力,選好配強能帶富、善治理的“帶頭人”,以老百姓願意聽、聽得進的方式,在家門口、田間地頭調和化解矛盾。
“近年來,柏梓鎮深入推進‘網格+產業建設’,採取‘1+6+N’的模式,推動網格員爭當惠農、支農、強農的帶頭兵、示范人,這樣做無論是抓穩定還是抓發展,都會有力量、有后勁。”柏梓鎮黨委書記李永恆說。
柏梓鎮充分發揮網格優勢,深耕“三農”服務,瞄准當地產業發展,網格長帶著干、網格員帶頭干、村民跟著干,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網格員每天穿梭於大街小巷、田間地頭,用腳步丈量網格,用服務聚民心保平安,用責任創富帶富促發展。
網上:“潼心共治”架起群眾“連心橋”
“@網格長,我家水管無法供水,能不能幫忙想想辦法?”一天晚上,家住潼南區雙江鎮雙江社區帝光家園小區居民唐富貴因自家的水管無法供水,情急之中,他第一時間想到了“潼心共治雙江社區服務群”,把自己的訴求發到了微信群。
“好的,我馬上過來!”接到求助后,社區網格長唐道江便立即入戶調查情況,經調查,位於雙江社區的供水管道在供水時出現破裂,漏水嚴重,唐富貴所在的帝光家園小區暫時水流上不去無法供水。協調溝通后,立即組織專業人員開始搶修,兩個小時后全小區恢復正常供水。
“這個微信群真的太給力了,我們足不出戶,所反映的問題就能得到快速高效解決,真是方便又省力!”“潼心共治”網格服務的高效,得到了社區居民們的連連稱贊。
今年以來,雙江鎮把“雙網共治”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對各種訴求迅速反應、精准分類、高效辦理,不斷完善制度,強化措施,全面提高熱線辦理的質量和效率,架起了黨和政府與群眾溝通的“連心橋”。
社區居民在微信群裡連連稱贊。人民網 胡虹攝
群眾訴求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為深入推進政民互動,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雙江鎮深入貫徹落實黨建統領“雙網”共治專項行動要求,建立128個“潼心共治雙江網格服務群”,做到服務管理24小時在線。由網格員及村(社區)干部、黨員骨干、網格長任管理員,組織引導轄區群眾加入服務群,原汁原味傾聽群眾訴求,推行“群眾點單、平台派單、網格接單”的“民呼我應、民呼我為”工作模式,實現“一站式服務”,推行提供“線上”答疑解惑、“線下”貼心服務,讓群眾的事情有著落、困難有人幫、問題有人管。
民呼必應有力度,接訴即辦有溫度。網格員對訴求案件精准分類、高效辦理,針對群眾反映堵點、痛點、難點問題,高效受理、轉辦、回訪渠道,以高質高效處置解決提升群眾滿意度。“真正讓力量在網格聚合,民情在網格掌握,矛盾在網格化解,問題在網格解決,服務在網格開展,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雙江鎮黨委宣傳統戰委員何媛說。
“潼心共治雙江社區服務群”是連接群眾與政府的重要渠道,是解決群眾身邊的煩心事,提升群眾滿意度的重要媒介。截至目前,今年共受理群眾訴求件十余起,辦結率100%,及時有效地解決了一批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真正將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辦成暖心事、貼心事、愛心事。
線上線下兩張網 基層治理有活力
“我們把握當前群眾工作的新變化新規律新要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黨的建設凝聚基層硬核力量,線上建立一張覆蓋全域‘雲網絡’,線下組建網格治理微單元,通過線上線下兩張網、兩個空間無縫對接,構建起權責清晰、運行順暢、充滿活力的基層治理體系。”重慶市潼南區委書記文天平接受“大國基理”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重慶站)採訪團專訪時表示。
文天平介紹,潼南區對“雙網”共治進行了階段性的探索,包含多網合一、一格一組、一格一群、一格一團、聯網進格、進圈入群、多元共治7個方面。合理設置網格,整合黨建和政法綜治、民政、城管、信訪、市場監管、衛生健康、應急管理8類傳統的、交叉的、低效的網格,按照統一標准,重新調整劃分,實現網格功能集成、工作聚合,形成“上面千條線、下面一張網”的格局。
桂林街道基層治理指揮中心工作人員在手機上對轄區內情況進行實時管理。人民網 胡虹攝
“我們還採取單建、聯建、功能特設等方式,把支部建在網格上。”文天平介紹,1個網格建立1個黨組織,形成城市“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黨小組)—黨員包聯樓棟”、農村“鎮黨委—村黨支部—網格黨小組—院落黨員中心戶”的組織體系,切實解決了以往黨組織工作半徑過大、功能發揮虛化弱化等問題,實現了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無盲區。
同時,發揮團隊力量,每個網格配置“1+6+N”治理團隊。“1”即:1名網格長。“6”即:1名專職網格員、1名兼職網格員、1名網格指導員、1名矛盾糾紛調解員、1名社區民警、1名醫務工作者。“N”即鎮街綜合執法人員、樓棟長、志願者和電力、通訊工作人員等其他力量,實現隊伍在一線匯聚、力量在一線作戰。
此外,當地做到“干部五進格”,實行區級領導聯網進格、鎮街班子成員包網進格、部門干部結網進格、鎮街干部入網進格、村(社區)干部駐網進格。潼南全區36名區領導每人聯系1個城區網格、1個農村網格,245名鎮街班子成員牽頭包點情況復雜的網格,1.4萬名部門和鎮街干部到單位聯系網格和居住地網格“雙報到”,1600余名村(社區)干部駐守網格,“真正實現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上辦。”文天平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