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魔術手:讓物証“開口說話”

DNA是什麼?
在一般人的眼中,DNA是生物課本裡麻花狀的雙股螺旋,它神秘莫測。
而在他的眼中,DNA是打擊犯罪的尖刀,是維護正義的利器。它能撥開案件背后的層層迷霧,讓沉默無聲的証據“開口說話”。
他叫李江,38歲,重慶兩江新區公安分局刑偵支隊警務技術一級主管,負責刑事案件的DNA檢驗工作。
8年來,他深耕DNA技術,通過常人難以察覺的微量物証,為案件偵破、訴訟提供准確依據,實現“讓死者開口,讓真凶顯形”。
他先后榮立個人三等功3次,榮獲個人嘉獎4次,獲評重慶兩江新區優秀共產黨員、重慶兩江新區愛崗敬業好青年等稱號,入選重慶市公安機關第一批刑偵專業能手、全國公安刑事技術青年人才庫。
迎難而上,牽頭成立DNA實驗室
“2011年我從重慶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碩士畢業后,就進入公安系統工作,在交巡警、派出所工作過4年。”說起過往的經歷,李江眼神清澈、笑容腼腆。滿身的少年氣,讓人看不出他已年將不惑,與罪惡斗爭已有十二年。
在派出所工作期間,為了破案,李江經常加班加點查看監控,尋找犯罪嫌疑人的痕跡。迫於偵查手段單一,有一些案件未能及時給受害人挽回損失,這讓李江深感科技強警的必要性,也讓他想回歸專業、從事DNA檢驗工作的願望越來越強烈。
2015年,李江如願以償,調入刑偵支隊技術大隊從事DNA檢驗工作。真真正正進入技術場,所學的專業終於能夠派上用場,李江興奮不已。
李江在工作中。兩江新區公安分局供圖
李江迅速進入角色,不僅在短時間內吃透了DNA檢驗工作的方方面面,還一肩挑下分局所有大小案件的DNA檢驗工作。2015年至今,他參與受理案件4530余起,出具鑒定文書3120余份。通過DNA比中嫌疑人1270余人次,處理檢材一萬余個,串並案件300余起,為案件偵破提供強有力的証據支持。
隨著DNA技術在打擊犯罪、維護社會治安方面效果突出,DNA技術越發得到重視。2018年,兩江新區公安分局決定籌建DNA實驗室。作為當時分局唯一的DNA技術鑒定員,李江接下了這項艱巨的任務。
實驗室各類設施設備安裝和各項資質評審認定工作千頭萬緒,這讓原本就工作壓力繁重的李江忙上加忙,但李江卻樂在其中。功夫不負有心人,DNA實驗室於2019年1月正式運行,並順利通過了公安部和司法部的各項評審工作。4年多時間過去,DNA實驗室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多項業務指標位列全市第一,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兩江新區公安分局刑事科學技術室連續兩次獲評“全國示范刑事科學技術室”。
爭分奪秒,隊友眼中的“拼命三郎”
“即使成功的可能性隻有1%,我也要為了這1%而努力。”
為了捕捉罪犯的蛛絲馬跡,李江常常待在技術室裡,不言不語、沒日沒夜地忙,檢材不斷散發出惡臭,也渾然不覺。困了,就在等候結果時趴在桌上瞇一會,餓了,就吃碗方便面糊個嘴。
隊友不忍看他趴在桌上休息,送了張簡易床到技術室。夜深人靜,值班同事抬頭總能看見技術室燈火通明,知道李江在仍在緊張地工作。
李江在工作中。兩江新區公安分局供圖
在一個炎熱的夏天,李江接到緊急任務,帶著現勘民警提取的生物檢材走進了實驗室。恰巧實驗室空調系統故障,白天實驗室悶熱不透氣,待上幾分鐘就會全身濕透,可李江進實驗室一干就是幾小時才出來。
面對源源不斷送來的檢材,李江鏖戰七天,認真對待每一個檢材,不放棄一絲希望。
關鍵步驟電泳檢測需要在環境溫度26度以下才能進行,由於擔心天亮后實驗室升溫,那段時間,李江每天都是凌晨三四點進行實驗分析。
七天后,李江最終在一首飾盒上成功檢出嫌疑人DNA,為案件偵破起到關鍵作用。
“我的工作非常講求時效性,一方面,生物檢材隨著時間推移會降解,另一方面,檢測結果如果不能早一點出來,嫌疑人抓捕或者追贓就有可能面臨不利局面。所以我必須爭分奪秒,和時間賽跑。”李江說。
勇攀高峰,積極投身科研工作
李江的DNA技術征程,並未止步於個案的偵破。日常工作之外,他勇攀高峰,積極投身科研工作,力求為全市乃至全國DNA行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適用於DNA檢驗的法醫提取保存方法研究》,這是擺放在李江辦公桌上,最新的課題題目。“這個課題研究成功,可以大幅降低DNA的保存成本,為刑事偵破提供便利,我的隊友們都會因此受益。”
近年來,他主持犯罪現場法醫物証技術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1項,在正式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5篇。由他建立的DNA實驗室“案件快速檢驗機制”,有效降低了生物檢材降解對DNA檢驗的影響,使兩江新區案件總檢出率、24小時案件檢出率兩項指標長期位列全市第一。
李江在工作中。兩江新區公安分局供圖
李江說:“科研的問題不像案件,案件隻要自己技術強,思路清晰大多可以解決,隻要自己能解決的就不難,而做科研需要借助外力,包括具體研發、調研和后續推廣,常常會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如果自己不堅持前行,很多問題就耽誤了。所以要既能鑽研,又能堅持,要有咬碎牙齒往下咽的決心才可以。”
科學實驗常常沒有先例、沒有范本,如同暗夜裡行走,碰壁了,回過身,換一條路繼續走﹔再碰壁,再回身,再換一條路繼續走。那是在意志的加持下,希望與失望的一次又一次交鋒。
而這份意志,恰恰是無論案件偵破,還是科學研究,都最需要的態度。它源於熱愛,更源於一份責任。
如今,懷著這份熱愛與責任,李江還在他的DNA技術征程上,馬不停蹄地繼續前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