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

聖燈山鎮:走出去+引進來 為鄉村振興增力添彩

2023年05月11日20:31 |
小字號

到貴州省錦屏縣鐵楓堂公司學習鐵皮石斛組培苗大棚馴化一年生。聖燈山鎮供圖

到貴州省錦屏縣鐵楓堂公司學習鐵皮石斛組培苗大棚馴化一年生。聖燈山鎮供圖

為切實發揮基層人大參與鄉村振興工作的積極作用,巴南區聖燈山鎮人大代表們緊緊圍繞產業發展,履職盡責,通過走出去“取經”,引進來“聯建”的方式,激發現代農業發展活力,為推動全鎮鄉村振興積極出謀劃策。

走出去“取經” 按下鄉村振興“助推鍵”

走進貴州省錦屏縣鐵皮石斛基地,一排排木架整齊劃一,在木棧道的兩旁,一框框鐵皮石斛苗種正生機勃勃,工人們忙碌的身影穿梭在田間,一幅勞作畫卷徐徐開來。

“石斛鮮花是可以食用的,做涼拌、炒雞蛋、下火鍋等各種吃法,鮮花採摘下來后我們經過加工,烤成干花做成代用茶。我們全面推進石斛藥品精

深加工,打造石斛粉、石斛片、石斛酒等產品。”錦屏縣鐵楓堂公司負責人介紹。

近日,聖燈山鎮組織巴南區農業農村委、區林業局、聖燈山鎮區鎮人大代表、鎮村干部等30余人,赴貴州省赤水市和錦屏縣圍繞石斛種植及初深加工等進行了考察學習。通過實地考察觀摩、聽取情況介紹、現場交流等方式向當地問計取經,詳細了解育苗技術、特色產業發展體系、村企合作模式等。

據了解,今年來,聖燈山鎮組織區鎮人大代表、鎮村干部到沙坪壩區中梁鎮、巴南區惠民街道實地考察學習鄉村振興產業發展,進一步解放思想、拓展思路、開闊視野,對標先進找差距、尋突破、謀發展。下一步,將立足本鎮實際情況,認真謀劃好全鎮發展方向, 增強“造血”功能,拓寬村民增收渠道。

引進來“聯建” 按下鄉村振興“加速鍵”

“這次經過牽線搭橋與企業促成合作,承租流轉農戶土地15余畝,種植了玉米、稻谷、奶油西瓜。預計可實現村民增收5萬余元。”區人大代表、聖燈山村黨委書記孫述兵開心地說。

近日,聖燈山村委會與重慶瑪格家居有限公司舉行土地流轉簽約儀式,並簽訂《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簽約背后,是來自區人大代表、聖燈山鎮黨委書記潘億兵的引薦助力。

為有效盤活撂荒地,聖燈山村集體統一將農戶的閑置農田,土地流轉下來后,實行統一種植,統一管理,引進企業聯建,並建立對口幫扶、按片認領機制,將荒地盤活,從而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促進村集體增收。據了解,通過區鎮人大代表引薦,已陸續有重慶首港商貿有限公司、重慶富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重慶有限公司巴南分公司、重慶三峽銀行等8家企業與聖燈山村簽訂了認領協議,認領項目包括水稻、玉米等農作物,總面積達130余畝,涉及金額超35萬元,為村民帶來了看得見的實惠。

村企“契約化”共建 走出產業發展新路徑

其實,聖燈山村只是聖燈山鎮人大代表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村企開展“契約化”共建,通過雙向服務、雙向認領、雙向幫扶,形成互惠共贏的合作關系,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新路徑。

“我們鎮不缺優質的特色農產品,缺的是把好產品順暢送到消費者手裡的能力。”在鎮人大代表、重慶五洲園林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明靜看來,隻有打通農產品銷售“最后一公裡”,才能真正讓村民增收。作為屬地企業,將鎮農產品引進到景區、農家樂、民宿,通過村委會發布用工信息,幫助村民家門口就業,村裡將有機菜、放心菜直供企業、直達餐桌。

“以前村和屬地企業各干各的,現在通過村企合作,推動雙方互相服務,才是可持續發展之道。”聖燈山鎮人大主席唐毅介紹,聖燈山鎮人大建立代表議事制度,這不僅方便了村民就村企發展模式,向代表反映問題,也是人大打造多元化的共同富裕基本單元新實踐。

據了解,聖燈山鎮以“萬企興萬村”行動為載體,積極探索村企聯建產業模式,鼓勵村集體通過共建聯建等方式,與轄區內企業進行黨建聯盟,打造“黨建聯合體”,自村企聯建開展以來,共為當地群眾提供了100余個就業崗位,幫助農戶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張瑜、劉燕)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