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

歷史名村英雄灣村 老宅“活化”新場景

2023年05月29日13:08 |
小字號

五月的九龍坡區銅罐驛鎮英雄灣村,白牆黛瓦,綠樹成蔭,一棟棟古朴的民居掩映在藍天下——這是利用村民閑置空房建起的鄉村美學生活館,院落周邊大片喇叭花開得正旺,處處洋溢著文藝的氣息。

不少游客感嘆,這才是讓人向往的生活,來了就想住下來,不想走了。

打造“所有人向往的生活”

銅罐驛鎮英雄灣村東望五馬山,南眺長江,地處鎮域中心和萬畝紅橘腹地,此前和大多數農村一樣,村裡年輕人外出打工,兒童老人留守,很多老房子閑置。

而英雄灣村這個歷史名村,興於明清驛站文化,益於抗戰紅色文化,強於中國工業文化,村裡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和文化資源。

近年來,在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圍繞紅色美麗鄉村主題文化,村裡利用閑置民房改造,引入社會資本和非遺文化項目傳承,採用“村民+集體+村投公司”的模式,打造鄉村美學生活體驗場館,延續紅色文化教育,豐富鄉村振興文化內涵。

“歸來后”的老宅院落保留了年代感,整體空間上得以新生,青磚砌筑的陽台和院落圍牆,木質結構的頂樓鋪設了傳統工藝灰瓦,既保留鄉土記憶,又符合現代的功能需求,置入新的功能。

經過“修舊如舊”的修繕利用,年久失修的老房子變身為“九鄉十八坊”鄉村美學生活場館。首期更新的區域位於村入門,分為玖盧生活館、味無味小廚、開州南門紅糖、重慶小面坊、三峽秀坊、榮昌夏布坊、九鄉老磨坊、巴人茶學院、梁平木版年畫、農耕文化館、魯班木工坊。其中,玖盧生活館、味無味小廚、三峽繡坊、巴人茶學院、魯班木工坊及幾個民宿院落已經完成。

項目運營北京中漢教育集團表示,鄉村美學館是英雄灣未來村示范片區核心業態之一,代表大城市近郊旅游目的地。未來村向美好生活而建,同時配有鄉村會客廳,與村民共建的鄉宿、資產運營中心等。通俗一點,就是:我們所有人向往的生活。

重新定義鄉村

“九鄉十八坊”寄托著英雄灣村鄉村振興的生活美學,用文化和美學重新定義鄉村,在場館建造中,注重文化氛圍的渲染和營造,使鄉村成為既不失鄉愁古韻,又能承載新生活和創業方式的優質空間。

在魯班木工坊,場地原為普通的農家小院,之前是一個硬化的地壩。兩年前,引入了渝魯合作深度合作項目,院子裡塑有魯班像,門頭上挂著“魯班記憶”四個大字。置身場館,與其說是展廳,更像是集木工文化展示、工具榫卯部件制作、手工體驗為一體的小型文創中心。在這裡不僅可以體驗非遺項目傳統榫卯結構、組裝魯班鎖,還可以搭建吊腳樓模型、體驗拋木花。“雖然隨著時代的變遷,尺、鋸、刨等傳統手工工具多被替代,但刻苦鑽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理應世代相傳,永久傳承。”場館負責人張麗萍說。

行走在“九鄉十八坊”場館間,不光是有文化體驗,更有寧靜致遠的鄉村生活氛圍感。

在布藝術坊,保留原有水井,取名為思源井,可以自己打水,體驗扎染項目﹔在巴人茶學院茶藝坊的院壩裡,擺放著川渝地區特有的竹桌椅,不少游客專程前來打卡,一杯清茶在手,斜靠在竹椅上,看書或發呆,時間似乎在這裡停下腳步。

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以前,提到英雄灣村,很多人對它的第一印象,停留在“橘鄉”。如今,以文化為媒,英雄灣村正成為重慶市九龍坡區鄉村振興道路上的一匹黑馬。

英雄灣村駐村第一書記盧雪說,英雄灣村這幾年的發展之所以能這麼快速,這裡代代相傳的英雄精神、英雄故事、紅色文化,成為村庄發展振興的動力,每年都有數萬人來到英雄灣村旅游參觀。

鄉村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源地,鄉村文化的興盛亦是助力鄉村振興的“新引擎”,鄉村美學館聯手周邊的鄉村振興學院等單位希望打造村裡“文化共同體”的交流平台。

在這裡,已經為村民舉辦了多場插花、茶藝等美育活動,“希望村內多一些茶桌或者書法繪畫的藝術空間,提升村子的文化修養。”張麗萍介紹。

此外,每逢傳統佳節,邀請新老村民們共話佳節、體驗非遺文化、傳遞鄉村新風,激發村民向心力、凝聚力,讓新老村民在活動中、在體驗中暢談未來美好生活,共同為英雄灣村和諧共融謀發展,營造共創共享的鄉村社會治理新格局。

同時,鄉村美學館打造的研學營地,通過開設重慶小面坊、三峽繡坊、榮昌夏布坊、九鄉老磨坊、巴人茶學院、農耕文化館、魯班木工坊等精品研學課程,鼓勵村民參與到非遺文化傳承中來,共享生活富裕成果。據了解,去年4月正式開放以來,已迎來了幾十萬余名前來訪學的游客。

張麗萍介紹,除了村民共融活動、研學交流,這裡以后將不定期舉辦雅集展和藝術家交流活動,努力打造成為一處來英雄灣村的文化交流打卡處。(鄔姜)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